开卷常忆书窗下
——读郭丹教授《左传》全注全译本有感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9-03 10版 理论周刊·阅读)
周晶纯
《左传》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史家钱穆先生曾说:“我们研究古史,研究西周,研究商和夏,先要有个准备工作,有一个靠得住的基础和标准,那么一定要看《左传》。”可见《左传》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独有地位。
不算中学时读《古文观止》里的一些《左传》名篇,通读《左传》这部大书,是在跟随郭丹教授问学之后,数年间大概通读了两遍。郭老师给我们定的功课是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当时的我心想,也读了几年的古文了,这也不是经典的白文,也不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杜注,读懂应该没问题吧?没承想,读得很艰苦。
于是,只能先找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有白话翻译的《左传译注》读,当开路先锋,疏通文义。大约耗时两月有余粗读一过,其间许多个静悄悄的夜晚,仿佛穿越在春秋的世界里,有感动、有愤慨、有遗憾。之后再读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算是通读第二遍。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果然不错。读《左传译注》中很多疑惑不解的问题,在杨注中给出了很细致的解释,杨书征引广博,将一些前后关联事件给出了线索,便于参照检索,并在杜预“五十凡”基础之上加以损益。自己也总结了很多“春秋”中的体例,前后贯通,举一反三,通读一遍,获益良多。
最近,郭老师将他在中华书局所出版的全本全注全译《左传》惠赠于我,于是我又有了通读第三遍的想法,至今虽尚未完卷,但已所思所想颇多。三全本《左传》第一版是2012年问世,彼时我已赴南洋教课谋生,未能躬逢其事,至今已经翻印17次,累计印行17.4万余部,并于2024年6月修订第二版,笔者手上的即为最新修订版。
一页一页读着这书,郭老师的声音仿佛在耳边缓缓流淌,仿佛又回到了老师略显逼仄的书房,十多年前授课学习的画面也重新在脑海中浮现。在老师书房里度过的许许多多个小时,我收获的不只是古典文学的种种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做学问之门径、做研究之规范,乃至于学术价值观的建立。郭老师常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对于学术研究要树立一个高标准。他给我讲的学界人物,都是学术史上有地位的人物;介绍的学术论著,都是能“传之于后世”的经典之作;告诫我要多练多写,但不要把手写滑了,要为自己所写出来的东西负责。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对学问有些热情和憧憬,但于学问之道却一切懵然。郭老师学者气十足,却平易近人,正是那几年的时间,成就了我作为中文人的生活底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熏陶吧。
郭老师的学术研究根底是在左传,关于《左传》至今已经出版了《左传国策研究》《史传文学:文与史交融的时代画卷》等多本学术专著。郭老师常说《左传》是人们了解或研究先秦历史、先秦文学、先秦思想等都必须精读、通读的书。我想精读未必是人人所能做到的,而通读则需要有一本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普及性本子,自《左传》成书以来,魏晋时期杜预作的注,唐代孔颖达又在此基础上作了疏。之后,历代也有许多学者接棒,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直到中华书局杨伯峻先生花费数十年时间,作了《春秋左传注》,得到广大读者的推重,至今仍然是阅读《左传》备受认可的注本。
但笔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并不建议一开始就从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读起,更不建议从十三经的注疏开始。首先要强调的是杨伯峻先生的注非常好!自古及今,研究《左传》的书很多,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不仅集大成,也开新局面,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几个注本之一,但普通人读古书得先过语言文字关,如果这一关不过,注释中的精妙所在也难以体会。基本的文义尚未弄通,讨论时间、地理、人物的争议,只能让我们坠入十里云雾之中。杨伯峻先生的注释很多是学术探讨,有的注文很长,以我的经验而论,有时读完注文,已经忘了正文,又要再回头去看正文,对于非专业研究者来说,《左传》这样一部大书恐怕就很难坚持读完,读完了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全本《左传》正是为普通读者量身定制的一套读本。郭老师在开篇部分,对《左传》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专题都作了持平之说明介绍,正文内每章都设有题解,介绍背景,总结该章大事,交代来龙去脉。内文的注释注重人物识别,解释名物典章,详尽扼要,且印刷字体比较大,简体横排,阅读非常方便。之前,郭老师已经有《春秋左传直解》行世,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这套《左传》的全本全注全译,整体来说,把佶屈聱牙的《左传》阅读门槛大大降低,达到了明训诂、通文义的效果,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对非专业读者最友好的读本。
《左传》虽不入于二十四史,然读来人物纷然而出,有正义凛然者,有舍身求义者,有无耻卖国者,有昏庸无能者,也有特立独行者。郭老师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左传人物形象论》,于此用力特深。关于这些人物的形象、事迹或是一些历史史实的评价,在从学之时,不少都和郭老师讨论过,甚至有争论过,今日重读,忆起当年,犹感亲切。先生之学,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对我们学生严格而不古板,无门户之见,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遵从己说,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有自己的创见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学力不足,勤学可补;文才不足,文虽不美,表意即可;唯有见识最为重要,倘无见识,则不能发现问题,纵然经史烂熟,也不会有独创的心得,徒然重复旧说而已。
唯能大者,方堪做其小。《左传》作为先秦学术中的显学,相关研究著作汗牛充栋,而全注全译这种普及性工作,看起来好像无甚高见,但真要踏踏实实做下来,反而是不易做,少人做,一是因为内容繁杂,易出纰漏;二是部头太大,耗时费力,且不易出成果,故而许多学者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行此“事倍功半”之事,而郭老师则是出自推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初心,延续经典传承之文脉,带领李彬源师兄、程小青师姐完成这一工作,真是功德无量。
近年来,除了中华书局三全本的《左传》之外,还陆续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中的《左传解读》以及《大家读〈左传〉》等书。在海外教学过程中,一些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华侨子弟,我也常常推荐这几部书,作为他们课外阅读之用,也许就是这些普及版对他们来说也有些深奥,但种下些种子,也是好的,保不齐哪天能够发芽开花。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9/03/content_39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