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美国营地教育的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2730

美国营地教育的典型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05-28  3  视野)

杨菲 储德平 黄景文 林霏阳 余江滨

    美国营地教育(CampEduca-tion)在美国营地协会(AmericanCampAssociation,简称ACA)的主导下,协同各营地发展,以跨学科、多维度为指导理念,通过开展户外团队活动,为青少年提供集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多维课程,从而在青少年教育事业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营地教育组织的联合发展模式

    营地联合发展是美国营地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它以营地成员为命脉,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目标,以联合发展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并通过学术研究深化营地教育的方案。其中,美国营地协会是美国最大的营地协会,已拥有超过3000个营地,在推进美国营地教育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一是推进公共政策,发动超过30000个全国选民,支持文化交流计划(CulturalExchangeProgram),向国会提出营地教育的发展建议,倡导儿童保护法案(CPIA),确保营地教育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安全、学习和发展。二是协同各方共同发展,在外部与企业、高校合作,获取资金与人才支持;在内部建立资源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共享、查找资源。三是进行长期的学术研究,开展5年影响研究(5-YearImpactStudy)持续观察和探索营地教育,采取360研究计划(Research360)以全方位视角优化营地教育方案,并召开国家和联邦青年发展研究会议,促进营地教育的升华。

    二、营地教育课程的冒险教育模式

    随着参与营地教育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安全组织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团队组织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的冒险教育模式逐渐形成。一方面,形成多方位的风险管控体系,保障营地及冒险活动的安全性,并以较高的平均师生比和工作人员营员比为标准,实现设施和人员的双重保障。另一方面,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开设涵盖水域、陆域、空域的冒险活动,给予青少年充分的“试错空间”,以体验式学习代替课堂上知识的被动消化。如在霍奇基斯高中组织的探险之旅中,高年级学生前往南极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冒险之旅,在这种高风险的营地教育开展过程中,组织者通过南极科考专家陪同传授学生南极生态、历史与生存技能的方式,确保了安全性与教育性的平衡。

    三、营地教育基地的博物馆教育模式

    美国博物馆凭借其资源禀赋与文化价值,在营地教育模式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博物馆的教育方面,美国做出了许多努力。一是实施城市优势计划(UrbanAd-vantage),通过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其他七个文化机构与纽约教育部合作,发挥城市文化资源优势,为城乡中小学生提供长期的科学调查服务。二是实施科学课程计划(LangScienceProgram),每个学年,五年级的学生都会被选为博物馆课外教育的培养对象,持续到十二年级结束,这些学生将体验博物馆的科学课程,包括实践探索、感官体验、科学家会议等,并设计自己的研究项目,加深对博物馆展品的了解。三是展开自然科学辅导计划(ScienceandNatureProgram),将中小学生的喜好与博物馆的特色学科、教育资源相结合,为师生提供日常课程,注重开展师生可以共同享受的实践科学活动,同时与企业合作,提供住宿场所。

    (注: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规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进路研究”[S201910394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9-05/28/content_35252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