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李碧珍 吴芃梅: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链—图—群—策发展

发布时间:2021-03-23浏览次数:883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坚持链—图—群—策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3-23  10  理论周刊·智库)

李碧珍 吴芃梅

相较于美国模式,在产业链价值爬升过程中,我国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整条产业结构轴线,决定了我国产业链及代表的产业结构在全球产业链环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两链总体大而不强,直接威胁到两链的安全与稳定,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系统动态循环、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继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将“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新一年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凸显党中央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高度重视。

从福建省角度看,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据化的知识和信息要素实现有序流通和深度开发利用,并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推动我省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我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数字经济“四化”发展格局正在成形,安全可控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已基本形成。应以此为契机,坚持“一链一图”“一链一群”“一链一策”的链—图—群—策发展思路,创新区域产业治理模式,数字化关联产业链供应链、产业地图与产业政策,突破区域产业布局层面约束,加快构建新时代产业基础能力体系,打造更富创新力,更大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首先,应梳理重点产业链,实施“一链一图”。

围绕电子信息、数字产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文化创意等四大优势产业,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等20余个传统产业,分行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图谱设计,引导不同空间尺度、类型的产业链供应链上图上云,实现“一链一图”。

其次,可依托“链长制”工作机制,实现“一链一群”。

从我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出发,坚持链式集群化发展,以链长制为抓手,梳理出集成电路和光电、计算机和网络通信、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生物与医药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产业链,由各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担任“链长”,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深入开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控链、稳链行动,串珠成链,构筑“一链一群”格局。其一,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精纺织鞋服、食品轻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夯牢实体经济根基,培植20个以上具有高成长性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二,识别短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对“断链”有的放矢。瞄准配置在海外且替代性弱的产业链关键环节,短期内从市场、交易、法律等方面,加大供应商毁约成本,并利用专利互换方式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长期应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突破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创新能力,缩小在重要产业链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减轻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度,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供应链。其三,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壮大战略支柱产业链,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激活产业链。其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打造战略新兴产业链,前瞻布局以引领式、颠覆性创新为主体的未来产业。

再次,构筑多空间尺度区域产业联动体系,实现一链一策。

持续推进我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滚动推进数据库,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开源地图引擎等技术在产业链供应链全景动态治理上的应用,精准绘制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路线图,把脉开方各产业链供应链,“一链一策”精准施治。围绕“国际先进制造业中枢—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园区”路径,全景绘制多空间尺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地图,动态监测产业链供应链演化进程,构建不同空间尺度、不同部门端口的定期监测与风险预警机制,打造为重点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托的数字化平台,结合AI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将政策落实到省内各下级区域空间,为全局计算层面的区域政策、局部计算层面的链群决策与微观计算层面的企业决策的协同优化发展提供客观、精准、有效的支撑,推进复合有序的现代化供应链产业链布局的形成。

最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格局稳定,更要求我们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发展雁型产业链供应链模式,化解动摇产业链的制约因素。

第一,重点支持系统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大、产业链拉动作用高的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转化为“头雁企业”“链主企业”,并围绕“头雁企业”“链主企业”合理、有效规划管理产业空间,打造互相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具有生态主导力的网状产业集群。第二,培育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支持“头雁企业”“链主企业”以资源共享、合作运营等多种形式扶持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对接配套,通过“以小补大”“以专配套”“专精结合”等发展模式,提升“链主企业”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整体掌控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形成“头雁”引领、“强雁”跟进、“雏雁”齐飞的“雁阵”式产业链供应链集群化融通发展道路。第三,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加速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头雁企业”“链主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一带一路”区域、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高能级产业创新主体。以重点产品为龙头,支持“头雁企业”“链主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研发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协同攻关,进行链上深度合作,达成我省产业创新能力的链式突破,稳步提升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影响力。第四,加强链式服务,建立针对“头雁企业”“链主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的常态化服务机制,注重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

总之,只有增强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五个方向重点发力,形成供需的闭环,才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实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基础,我省经济方能“气血充盈”、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3/23/content_60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