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4-12 07版 红船初心专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福建师范大学海峡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志愿者协会监事长郑碧强表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
自2018年中央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福建着力基层部署,推动试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截至目前,福建全省有全国试点县(市、区)22个,25个县(市、区)实现所站全覆盖,全省共建成实践所646个、实践站7324个。全省1.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125万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造了一批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项目和品牌,用实际行动把新思想写在八闽大地上。
(节选)
发挥人民主体性,让新思想落地生根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郑碧强这样认为。
在泉州市马甲镇永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个“学习强国”线下体验中心,打造“学习强国”线上学习与线下参与的学习推广新模式。体验中心建有大讲堂,设置点播台和达人榜,定期开展交流、服务、分享活动,完成家门口的“充电”和“补钙”。同时推出线下“学习强国”积分兑换模式,分为爱心积分、最美庭院积分、红白事简办积分等,带动乡风文明全面提升。
春色不负早行人。放眼八闽大地,群众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方兴未艾:三明市的“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故事宣讲、蒲城县里传承“非遗梦”的“剪花嫂”、福安市的乡村教育院、晋江围头村的“主题村日”……花开八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心灵驿站”,愿意去、经常去的“文化乐园”,弘扬时代新风、创造美好生活的“文明家园”。
(本报记者 高建进)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4/12/nw.D110000gmrb_20210412_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