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孙景鹏:现代散文研究重镇的新收获

发布时间:2022-11-28浏览次数:269

现代散文研究重镇的新收获

——评王炳中著《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

(来源:福建日报  2022-11-27  4版武夷山下)

孙景鹏

 

由俞元桂先生开创的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散文研究学术团队,四十多年来深耕沃土,出版了《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中国现代散文十六家综论》《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一批论著,堪称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的一方重镇。青年学者王炳中的著作《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5月版),聚焦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正是这个学术重镇的新收获。

首先,该书率先集中探讨了“个性”这一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重要范畴。所谓“个性”,在文学研究中不能仅限于字面意思,理应包括“个人”“自我”“言志”“性灵”“风格”“格调”“笔调”等。针对文学的“个性”问题,中国古代文人早就有所研究,如《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但是,这些论述并不系统。本书作者在梳理中国文学中的“抒情言志传统”和外国文学中的“个人主义思潮”等相关论述之后,还论及了晚清民初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散文主体性理论,正是其不断发酵、传播、催化,带来了观念的解放,才使现代散文理论的“个性”说具有与时俱进、中外会通的理论品格。

其次,该书首次将众说纷纭的“个性”观点归纳概括为人性论、言志论、社会论三种“个性”说。“五四”以来,科学民主、个性解放的呼声从未停止,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也在这种“破旧立新”的变革中努力践行着反对载道、主张自由、尊重个性的创作原则。“个人”“自我”“言志”“性灵”“风格”“格调”“笔调”等与“个性”相关的概念不胜枚举,中国文论中的“个性”说纷繁复杂,外国文论中的“个人论”俯拾皆是,要准确地概括出几种不同的“个性”说显然并非易事。面对这一难题,作者从原始资料着手,广泛搜罗和发掘中外文论中的相关材料,把散见于报刊书籍中的零散资料集群化、条理化,在细致梳理中外理论资源的基础上,以现代散文为本,将众说纷纭的观点归纳概括为人性论、言志论、社会论三种“个性”说。众所周知,人类只能根据部分事物的某些属性进行归纳,无法穷尽同类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但是,为了推进研究,即使面临被批评的风险,也得这样做。虽然作者的概括并非完美无缺,但对散文研究大有裨益。

再次,该书从“个性话语”入手,揭示了“自我个性”与“散文体性”的内在联系。散文既被视为一种“文体”,又被视作一种“文类”,散文的“分类辨体”是散文研究的基础工程。从“个性”入手,不仅有助于解决散文“分类辨体”的难题,而且对进一步认识“作为文类的散文”和“作为文体的散文”至关重要。承接上一章的三种“个性”说,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三者的关系:人性论的“个性”说、言志论的“个性”说、社会论的“个性”说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言志论的“个性”说和社会论的“个性”说实际上是从人性论的“个性”说演变而来的,而言志论的“个性”说和社会论的“个性”说亦存在着对话关系;可以说,每一种“个性”说的建构都以其他两种为参照系,都在某种程度上互相融合。事实上,三种“个性”说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散文的“个性”说,散文的“体性”决定着它们具有共性的内涵。这种内涵既呈现在文类对话中,又体现于散文文体本身。

最后,该书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个性风格的批评实践》一章,用实践检验理论,将理论探讨落到实处。散文的“体性”即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也即布封(Buffon)所说的“风格即人”。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个性(“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在《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中,王炳中在探究、整合、建构了散文“个性”说的理论话语之后,进一步将理论应用于批评实践。“五四”以降,中国现代散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创作的繁荣不同,关于散文作家作品的批评一直较为滞后,但始终方兴未艾,尤其是“作家个性风格”和“作品个性风格”的研究。作者转换视角,从批评实践而非理论言说的角度,继续探究现代散文“个性”说的问题,从而使本书的论述显得更加丰富、更加严谨、更加有力。

散文研究难,散文理论研究难上加难。从整体上看,该书的创新点如汪文顶在《〈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序》中所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合有序,二是动态考察,三是阐释适当。本书纵使只有其中一个创新点,也是一部优秀之作,何况已经具备了三个。不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该书最后一章的论述相对薄弱。当然,瑕不掩瑜。就该部分来说,在进一步结合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详细论述、从“文学创作论”“文艺心理学”等角度展开充分论述等方面,相信作者日后定会继续推进。

总之,《现代散文理论“个性”说研究》把错综复杂的散文“个性”问题讲得清晰透彻,是一部优秀的理论著作,是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重要收获。作者开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问题意识、辩证的思维方式、扎实的史料功夫等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该书,为解决现代散文研究的难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为当下和今后的散文研究提供了优秀的理论成果。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11/27/content_23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