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赵秀丽:制度型开放的历史应然与现实支撑

发布时间:2022-12-07浏览次数:243

制度型开放的历史应然与现实支撑

(来源:福建日报   2022-12-7  10版   理论周刊·新论)

赵秀丽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2022年“制度型开放”首次以文件形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制度型开放”被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之一,制度型开放的提出是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国内外发展环境作出的战略选择。

◆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制度型开放是大势所趋

从历史上看,现有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自1500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主导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1492年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农产品、贵金属在几个大洲和大洋之间的流通,商品流通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奢侈品,甚至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黑人也成为贸易对象。1735年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资本逐渐走上统治地位,为不断地向海外输送工业制成品,英国取消一系列阻碍商品资本输出的政策、法规和协定等,成为第一个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法国、德国等其他西欧国家也紧随其后,消除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工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地和原料供应地。从此,西欧经济和西方世界兴起。1873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商品资本输出让位于资本输出,大型跨国资本及跨国资本集团形成和发展,尤其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各种跨国机构建立。纵观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历史上的贸易自由化以及几次大危机后的政策变化,均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来主导,尽管各种国际协调机构也发挥着一些积极作用,但总体上来看,这些跨国协调机构代表着发达国家的话语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民族国家陆续开始寻求独立和解放,并通过改革获得了发展。尤其在2000年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崛起,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崛起后,积极探索和推动新的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中国加入WTO为例,中国作为新兴国家之一,一方面对国内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实施对外开放,虽然本就是关贸总协定缔约方之一,但却被长期排斥在WTO之外,通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历时15年的谈判才得以加入。美国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全球经济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有利于发达国家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都在寻求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同中国一道为构建公平公正、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经济新格局而努力。

◆世界大多数国家对共商共建共享型制度型开放的认同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基于人类共同利益层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切实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1年,中国与145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2.5万亿美元。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全面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一直在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着大多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要“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中国也为推动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而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中指出:“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承诺,继续支持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全球发展合作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真正的多边主义,一方面积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另一方面秉持公平正义原则促进话语体系构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格局。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已被2016年召开的71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写入决议,并得到193个会员国的一致赞成。“一带一路”倡议上升为联合国战略充分说明中国所提倡议的先进性与普适性。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规则并非唯一的选择,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尤其是秉承互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宗旨的中国,可以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出符合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规则和制度,也能够得到各国普遍的认可,这是大势所趋。正是基于大的历史观和胸怀天下的大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努力探索并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实践支撑

时至今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推进制度型开放有坚实的实践支撑。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2020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继续保持世界第一。FDI流入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二位,FDI流出量也多次居全球首位。在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领域中国也有诸多优势。由中国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面日益广泛,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在推进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也一直在各个领域不断改革制度、优化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以推动FDI、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当世界开放指数从2008年到2020年下降4.1%之时,中国开放指数则提高了5.6%。未来,中国也将进一步推进对内、对外的各种制度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

总之,制度型开放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提出的,制度型开放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能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符合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发展需求。推动构建代表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国际规则体系是国际经济格局的大势所趋。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12/06/content_23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