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五载著一书 怀抱观古今

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607

今年2月,我省首部设区市通史——《莆田通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时间为经、以史实为纬,向世人展示了莆田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五载著一书 怀抱观古今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5-19  12版 莆田观察)

 

《莆田通史》 本报记者 陈汉儿 摄

藏蓝的精装封面,以指尖划过,是温润细腻的触感。右上角,银色宋体“莆田通史”四字周正醒目、清简深邃。翻阅其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如水墨长卷般氤氲不息。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今年2月,我省首部设区市通史——《莆田通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莆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方面发展与变迁的区域通史,《莆田通史》以时间进程为纲,勾勒历史发展脉络走向,有坎坷曲折,有波澜壮阔,向世人展示了莆田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莆田自古文教昌明、英才辈出,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誉,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悠久、厚重的历史积淀,孕育形成韵味独特、自成体系的莆仙文化。”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在该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上表示,《莆田通史》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此类莆仙文化著作很好地展示了莆田“文献名邦”的风采,增强了兴化儿女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了莆田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盛世修史,明示变改,以彰异代。

“自唐宋至明代,兴化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如此辉煌多彩,理应予以认真撰写总结,但明代晚期以来,这一地区因为倭寇屠城、‘迁界禁海’等战乱因素,文化教育事业有所衰退,致使后世人对兴化历史的撰写不能尽如人意……这不能不说是莆田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缺憾。”该书《序言》部分,一语道出编史之必要性及其划时代意义。

2016年起,莆田市委宣传部委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由林国平、彭文宇两位教授牵头,组织11位来自省内高校、文教部门的专家学者,深耕近五载,五易其稿,终于完成该书编撰出版。

“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展现莆田辉煌历史文化的通史,无论在体例、纲目、内容取舍、资料收集上,还是在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评价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难度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莆田通史》主编林国平坦言,自己一生编了不少书,而这部书是他耗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一次——伏案于泛黄的史册间,抽丝剥茧,依据史料所载之事实,谨慎还原、细致修复。

《莆田通史》分七章,全景式呈现千余年来,莆田在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共有90多万字、200多张配图、2000余条注释,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取材宏观,探究精深,具有开拓性和集大成意义。

“自古以来,莆田就有重视学术、喜爱著述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莆田学界同仁在莆田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大批研究成果,为编撰《莆田通史》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基础。”林国平说,正如《后记》所言:“本书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工合作编写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作为研究与理解莆田文化的一份重量级、多元而立体的史料,《莆田通史》将被送进各大书店、中小学校园,让不同年龄层的市民都能够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吴桂芳表示,莆仙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节选) 

汪征鲁

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有个“中国通史热”。著名的历史学家如范文澜、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尚钺都各自编写过通史。为什么呢?因为断代史由于格局所限,它还不能够展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只有通史才能反映历史发展规律。基本上,大的省会都有通史,而设区市写史还不是那么普及,莆田可以说是猛着先鞭,不仅比《福州通史》提前完成,在全国设区市当中也处前列。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道出了他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认为《莆田通史》就是沿着这个方向撰写和努力的。

《莆田通史》非常注重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条件与当代历史的关系,书中第一章就谈到了莆田自然环境与莆田文明产生的相互作用。《莆田通史》注重莆田历史发展的脉络、发展的规律,如书中探讨经济发展时,提出莆田在原始社会步入文明经济的发端,唐五代初步发展,两宋迅速发展,元代缓慢发展,明代稳步发展,清代持续发展,民国艰难发展,它是在摸索经济发展规律,穷古今之变。

《莆田通史》还着重突出了莆田发展的特色和特质,创新性提出莆田历史发展的8个方面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莆田通史》的背后,是一群学者厚积薄发、以约驭博,它可以说是现今地方通史中的上乘之作。

我深刻体会到,之所以《莆田通史》能够比省会、比其他设区市的通史更早问世,确实离不开“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优秀的文化积淀,也离不开莆田市委市政府、宣传部门的远见卓识和为传承莆田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陈金亮 整理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5/19/content_71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