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藻类学家——周贞英教授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3-05-30浏览次数:1856

  

周贞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藻类学家,189916日出生在平潭岛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1921年进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生物系学习,1925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分别在平潭、福清毓贤女子中学任教,兼教务长、校长等职务。1929年夏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学习,1930年获硕士学位,1931年回到母校华南女子学院任教。1939年再度赴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学习,194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与曾呈奎(后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饶钦止(后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师从国际知名藻类学家Taylor,W.R教授,他们同学情深,都称周贞英教授为周大姐,对她十分尊重。在以后长达数十年的日子里,他们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藻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彼此间保持深厚的友谊。周贞英教授每次参加国内或国际藻类学术会议时,曾呈奎教授都在第一时间前来探望她,有时还亲自到码头或车站送别,足见师姐、弟之情。

周贞英教授毕业后曾在美国华盛顿国府施密斯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周贞英教授放弃在美国工作机会与优厚生活条件,乘船途径巴拿马运河,历经艰难险阻于1946年回到母校工作。周贞英教授信奉基督教,华南女子学院的校训“受当施”是她的座右铭。她终身未嫁,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桃李满天下。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工作组要周贞英教授写思想检查,当时她写中文不流利,思想包袱很重,工作组就指派我(当时我是学生)帮助她写好检讨,放下思想包袱,顺利通过了政治运动,周贞英教授和我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同年生物系植物教研组接受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任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武夷山植物资源调查。在周贞英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一行六人前往武夷山的三港、挂墩、桐木关等多处地点采集植物标本。当时交通闭塞,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每到一处周贞英教授不顾疲劳,放下教授架子,积极参与制作植物腊叶标本。采集线路到达终点站邵武后,搭乘满载植物标本的船只途经富屯溪险滩,船体在溪中央触礁进水,大家都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贞英教授镇定自如,马上把剩余的压制标本的草纸全部往漏水船体处堵塞,船体慢慢靠岸,保护了标本和大家的安全。

1972年,福建师大复办,百废待兴,周贞英教授时任生物系植物教研室主任,除要求教师搞好教学外,还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带领大家开展藻类研究。教研组老师常倾巢出动,上山,下海采集淡水藻和海藻标本,为生物系积累了丰富的藻类标本资料,也为参与中国藻类志的编写提供了宝贵的科研资料。周贞英教授在79岁高龄的时候还与教师一起前往漳浦县的古雷半岛及东山岛等地沿海采集标本。在古雷半岛雇船渡海采集海藻,时值中秋节,周贞英教授提醒教师在回来的路上顺便捡些螺。当晚,煮一大盆螺,大家坐在半岛的岩石上,边赏月边吃螺,渡过难忘的中秋节。周贞英教授80高龄时,还与教研组老师一起赴武夷山进行科学考察。她这种顽强意志和热爱科学的敬业精神是后人学习的榜样。通过调查,首次为武夷山淡水藻类提供宝贵科学资料,填补武夷山藻类植物研究的空白。

1983年,在青岛召开第十一届国际海藻学术讨论会。为了让教研组教师有机会出席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周贞英教授向主办方的曾呈奎院士争取会议名额,使得我们教研组教师有机会了解国内外海藻研究动态,开阔了眼界。

为了培养藻类学研究人才,1982年,周贞英教授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她亲自为研究生讲课。当时国内藻类学中文参考书十分缺乏,她到处联系,多方收集英文版的藻类学专著和文献。她要求研究生认真阅读,提高藻类学专业知识。当时我院的植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尚未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为此,周贞英教授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申请由他们为研究生授学位,很快得到了时任所长的曾呈奎院士的支持,使研究生顺利地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授予的硕士学位。之后,周贞英教授所申报的福建师范大学植物学硕士点,很快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复,并成为我校当时仅有的六个硕士点之一。

周贞英教授长期从事藻类学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1964年参与福建省“紫菜养殖歼灭战”小组,为福建省紫菜人工养殖事业做出贡献。周贞英教授把毕生精力献给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1978年被评为福建省教育战线先进教育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2年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孢子植物志》、《台湾海峡》、《武夷科学》编委,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泊学会和中国藻类学会的理事,福建省植物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海洋学会、福建省海洋与湖泊理事等职,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建省委委员,第三届福建省人大代表,第四、五届省政协委员,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省妇协委员。

                                                              (陈灼华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