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甘景镐教授

发布时间:2013-05-30浏览次数:2229

  

学校即将迎来100周年诞庆,如今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化学与材料学院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应该特别感谢我们学院高分子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甘景镐教授。他虽然已逝世16年了,但他留下来的事业却影响着几代人。我作为他的学生,受益于他的培养、指导,受益于他开创的事业,写此文纪念,以示感谢之情。

甘景镐教授生于1915421日,卒于19911129日。福州人,祖籍是福建省屏南县甘棠村。

甘景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分子化学专家和生漆化学专家,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创始人,原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州市科协主席、名誉主席、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顾问、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商业部西安生漆研究所技术顾问、《中国生漆》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

甘景镐教授19357月毕业于福建协和学院,先后在福建协和学院化学系、福建省立科学馆、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福建研究院工业研究所、福建省立师专、福建省立沙县工业职业学校、福建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担任助教、讲师、教授、研究员及部主任、系主任等职。

甘景镐教授19527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曾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福州市委委员、福建省常务委员、顾问兼文教委员会主任。195210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甘景镐教授是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早年他就开始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与倪松茂先生合作研究开发采用乌桕树叶染军装,解决了当时军需上的难题;解放后,经过院系调整,编写教材是件大事,甘教授主编的《工业化学》一书成了高等师范院校的通用教材,也体现了二十世纪50年代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在全国高师院校中是很有地位的,他文革前就招收研究生,现都已成为教学科研骨干,不少师范院校选派青年教师来校进修、学习,回去后都成了他们学校化学系的骨干教师,如广西师范学院、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的领导好几位是甘老师的学生。

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甘老师领导的研究小组积极探索,努力攻关,以天然植物油脂为主要原料研制绝缘浸渍漆,取得可喜的成绩,立项代号叫“101”项目。1960年中共福建省委赠送大锦旗表彰。锦旗上写着“树雄心,立壮志,攀登科学高峰”。由于该项目的成功,化学系还派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

甘老师两次参与国家科技12年远景规划和10年科学规划的制订工作。他提出的“特种天然高分子”攻关项目被列入规划,而且是全国该攻关项目的负责单位。项目编号为P0403。在甘老师的努力下,福建师范学院建立了天然高分子研究室,有一段时间该研究室也属科学院系统的天然高分子研究室。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有了一支研究队伍,有了研究机构,经费也有了保障,每年国家科委都通过高教部按时拨付研究经费。文化大革命期间,甘老师叫我去高教部申请项目,他把项目编号告诉我,教我怎么做,19681月我到高教部汇报后,很快就拨来经费。甘老师开创的这些事业,为后来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主持研究的“生漆的成份与应用”项目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他领导的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室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的先进单位,他还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

甘老师爱看书,勤动笔,他的书房很大,藏书很多,书的种类也很多,单英语词典就有200多本。他的行动路线相当大的部分是省立图书馆、师大图书馆。他看的书范围很广,也十分重视最新期刊,所以他的知识面非常广,能善于掌握科技动态和最新科研领域。有疑难问题请教他,都能得到启发。所以,找他的人也特别多。勤动笔是他的习惯,他能及时把自己看书的感悟写下来,文笔很快,他每天要写多少东西是有定格的,我与他一起出差,发现他几乎每天清晨5点就起来动笔,有时甚至23点就起床伏案写作,所以,他发表的文章和论著也相当多。

他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1970年他下放闽清山村,当时是知识分子最受冷落的时期,绝大多数人心灰意冷,但甘老师仍不忘使命,根据当时形势,提出在闽清办海带提碘的建议,得到闽清县领导和福州军区领导的重视,很快批准立项、建厂。甘老师全力以赴,查阅1907年以来的国内外资料,他的办公室又成了一个大书房,指导实施,做出了成绩,在全国燃化部召开的制碘专业的会议上,应邀作了几次大会报告,影响很大。

19726月师大复办后他回校,主持化学系行政工作,并参与筹划学校的科研工作。他以极大热忱投入工作,亲自带领全系13位教师去厦门大学参观学习,受到蔡启瑞先生亲自接待并做一场报告,陪我们参观学习;甘老师还带领我们到福州、莆田等地参观很多工厂;他还把在下放闽清期间开展的海带提碘中出现的难题带回学校,组织科研攻关,在全国行业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并向燃化料化工部提出甘露醇综合利用的攻关课题,得到批准立项,科研经费8万元。这是师大复办后立项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全校师生都为之高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梓油改性甘露醇醇酸树脂绝缘浸渍漆、甘露醇不饱和树脂等科研成果相继出现,为高分子研究室后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甘老师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富有激情,正如他在19783月份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报告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盛况时动情地说的一句话:“科学的春天来了,我现在虽已63岁,但我要像36岁的年青人一样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多次赴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参加国际高分子学术会议。198812月他主持召开“国际水溶性高分子学术讨论会”,积极推动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学术进步和学术交流。因他从事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成绩卓著,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学会分别授予他从事化学工作从事化工工作五十年的荣誉证书,1991年国家教委也授予他《从事高教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发表百余篇学术论文,编著《工业化学》、《生漆的化学》、《工业化学实验》、《天然高分子化学》和翻译《紫外线与高聚物》等多部著作。他还担任《海洋学报》、《化学通报》、《福建化工》、《福建环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家期刊编委。1982年他担任《中国生漆》杂志主编以来,对组织原则、发排内容、出版及发行工作等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推动我国生漆生产和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甘景镐教授作为我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他热爱祖国,始终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他热爱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几十年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他十分热心培养下一代,热爱、关心青年学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生前十分注重“人才、设备、资料”三方面的建设,并为此作了大量工作,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及高分子研究所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甘景镐教授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为人诚恳,光明磊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心胸坦荡,善于团结同志;他艰苦朴素,在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孜孜不倦,乐于其中,为化学化工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直到年岁已高,他仍然积极参加全国及福建省、福州市的各种学术和社会活动,为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尽了毕生精力,是我国一位享有盛誉、倍受尊重的知名学者。

甘老师与老一辈科学家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他与钱保功院士、徐僖院士、林尚安院士、黄维恒院士、黄葆同院士、林兰英院士、李世王晋 教授,于同隐教授、王有槐教授、唐教庆院士、冯新德院士的关系都非常好,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我多次有幸与甘老师一起出差,参加会议,看到甘老师非常尊重同龄的老先生,例如,到上海开会,去看望李世王晋 教授、于同隐教授;甘老师的学生对他非常尊重,如卓仁禧院士、唐学明教授等,他们都是很有成就的科学家,但他们在一起开会期间,这些甘老师当年的学生每天晚上都来看望甘老师。他们的这一举动,让我终生难忘。

特别是与卢嘉锡的友谊之深,令人感动。卢先生在“文革”后期,从行动比较自由可以外出的时候起,直至去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期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心情比较郁闷,甘老师是他最肝胆的朋友,每逢星期天,卢先生经常独自到塔巷38号甘老师家交谈,一谈就是半天,他们无所不谈。卢先生曾设想在福建物构所建高分子研究室,请甘老师去筹建,以后因师大复办而没有实施。卢先生有时是连续几个星期天都到甘老师家。卢先生认为到甘老师家最安全、最清静、最投机、最谈得来。当甘老师逝世时,我及时挂电话告诉卢院长,他很快就发来了很长的唁电,褒扬甘老师为化学事业做出的显著成绩,沉痛悼念。

甘老师所开拓和奠基的事业,让我终生受益。不仅我们这一代人受益,我想往后还会更多的人受益。甘老师虽然逝世16年了,但他的事业还在发展,今天回忆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一意跟党走,热爱祖国,忠诚党和人民的科学技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精神;学习他光明磊落、诚恳待人的思想品质;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不断进取的治学态度;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品德。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7.4.15

                               (作者系原福建师大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