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恩师黄骏霖教授

发布时间:2013-05-30浏览次数:1387

  

师生缘,我更相信是一种运气。如果说我这一辈子没交过什么好运的话,那么在缔结良师缘方面却是运气特别佳,我感谢上苍的恩赐!我一生幸遇的好老师特别多。小学时,即有黄培煌老师;到了初中正值日寇入侵,福州沦陷,大批知识精英名师避难于乡野之中,当时来我的家乡闽清六都的就有:田古序(毕公)、陈子奋、郑潮渊、黄兰波、任世奇、郑贞篯和本地人黄良梅老师。这些老师,学问渊博,多才多艺,而均富人格魅力。听他们的课能启人心智,激发少年人的求知欲;到了大学,更是名师辈出,往来密切并为我所崇敬的有黄寿祺、黄骏霖、黄曾樾、钱履周、俞元桂、游叔有。后来到北大深造时又幸从导师林庚、吴组湘、王季思等教授,均属一代名家。所以生长在古老落后偏僻乡间的我,能学到作诗填词和求实严谨做学问的本事。

黄骏霖老师是我在大学生涯中崇拜的一位老师。虽然他任课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影响则深远。平时无法掂量这种师生情谊的份量,只是常常想念就去看望他,遇到问题就去请教他,到了中年身处异地就借出差时,取道去拜访他,和他闲聊海阔天空……19895月当我出差北京返程时,又如同往常造访福州南营4号,出来迎接的是师母(一位非常慈爱温柔敦厚的老人),她异乎寻常急不可待地把我领到老师的书房,一抬头,赫然看见老师的遗像就挂在墙的正中!师母用轻声低语告诉我老师已于3月份去逝了!因为电话一直打不通,所以未能告知(可能时值鄙舍新旧电话交替之际)。卅几年的师生情谊,一朝永诀,令人肝肠寸断,伤痛莫名!顿时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当即,我跪在老师的遗像之前,泪如雨下:我来迟了!我再也听不到老师春风般温存的教诲!一位好老师!一位永远不可磨灭的德高望重的长者!

黄骏霖老师出生于1911年,是福州义序人氏。1936年就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但长时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直到1956年先到厦大中文系,数月后才辗转来福师院中文系。当时我在二年级甲班,黄骏霖老师正好安排来我班任教直到三年级上学期。这实际上是老师即将告别讲坛的最后一次授课,后来他就因为工作需要而从政,当福州市副市长去了。且连续三任直到“文革”。所以说我能赶上当黄骏霖老师的弟子真是个机缘。黄老师当时正值中年,魁伟的身材、宽阔的前额、方正的脸庞、戴着一付黑框的大眼镜。他为我班讲授的是“唐宋作品选”课程。老师的授课常常不是以形象生动吸引学生,而是以饱学博识见长。但我们经常被丰富的内容吸引得如痴如醉:或沉思于伟大而从容的灵魂,或叹息于漂泊天涯的命运,或恣意于无边的梦境和无涯的乡愁,或在清雅与平和中陶冶性情……黄老师在讲课中还喜欢介绍与作品相关的遗闻逸事。从而让学生轻松记忆、生动学习,有时抓住诗文中的暗示潜意加以阐发,从而引起联想。记得有一次,在讲《长恨歌》时说,前人有的以为“马嵬之变”“宛转蛾眉马前死”所死者并非杨玉环,而是杨之替身某宫女。并从诗中两处加以证明:“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可见杨贵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和所葬的并非杨贵妃。“或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这里暗示东瀛日本为杨玉环死后灵魂皈依之所。事实证明,日本福冈确有一个杨贵妃坟墓。不管这个墓是真是假所提出之质疑能否成立,但他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和发挥联想,无疑是一种启迪。所以,我们这些风华正茂雄心勃勃的青年听完课总是如饥似渴地向往作诗填词,向往当诗人词人。当我把那些幼稚可笑的习作送到老师的面前请求批评指正时,黄老师总是微笑着,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开导,热情地鼓励。至今仍记得,当时第一次向老师求教时,黄老师就称赞道:很有填词的天赋,并一丝不苟地为我修改送去的每一首词。记得最牢的是一首描写解放前我参加地下党游击战争的词,其中有“忆书生,投笔从戎,荒郊扬帜。” 这“荒郊扬帜”四个字乃老师所加,尽管时间久远,这首词的绝大多数句子甚至词牌都忘了,但“荒郊扬帜”四字一直铭刻在心中。因为老师实在改得好,它形象鲜明准确地展示了当年游击战争的环境和气氛特点,所以令人难忘。由于老师的耐心指导,我逐步掌握了诗词格律,并渐渐地摸到了门径。

提到黄骏霖老师的饱学则是源自好学,而确切地说,他可谓“嗜书如命”。以下分为三点加以说明:

(一)嗜书。福州南营4号最吸引我们的:其一,自然是它有我们所想念崇拜的老师;其二,是那里有着许多书画、图书是我们在图书馆见不到的。比如像岳飞手迹《出师表》等珍贵文物收藏品。老师的书橱沿壁而立,一架架满满当当,一帙一帙的线装、善本……目不暇接。而每次当我们去拜访他时,老师总是在用功地读书,据说他曾为守家业去经商,后来为组织需要去从政,但只要有时间老师必读书,而且一读就是废寝忘餐,读书可以说是老师最大的嗜好。现在想起来,与其说他在读书,不如说他在纷繁的尘嚣中寻觅宁静和智慧,让精神给养,在进行自我充实、自我的涵养以达到完善自我。看看老师的一生在处理重大事务面前的明智抉择便可为证。

(二)惜书。老师为了读书而买书是出手大方毫不犹豫的。师母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时,老师把所的薪水都只用于买书,生活非常简单。因为他觉得上海的文化发达,好书叠出,所以总是感到买不够。抗战胜利后搬回福州时,一路上让师母押运家具生活用品,而老师亲自专门押运图书就是一大卡车。

(三)哭书。黄骏霖老师是福州显赫巨富,主业黄恒盛布行的巨额财产暂不算,单单房产就有192处,租金由专职雇员收取。老师是家族中最后一位继承人。在三反五反运动中,他二话没说,是福州市最先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把家产悉数投入公私合营、房产全部纳入对私改造的一个大户。他看得透,想得通,顺时应世没有一点保留和犹豫。“文革”中被打成“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天天挂牌游街,工资130余元被扣得只剩下零头30元,生活难以为继,师母经常偷偷变卖家具,后来连政府留给自己住的房子南营4号也部分出让以糊口。但老师也还不难过。只有一件事让老师最伤心。每天游街回到家门口时,一想起回家再也没有书看了,才老泪纵横。这里插一句,老师的所有图书在“文革”初期“破四旧”时,就已经被抄家运走了好几个板车到街道办事处烧毁,包括岳飞手迹也在劫难逃。这一次灾难性的打击可能就是导致老师晚年痴呆症的罪魁。

请别以那些混淆黑白的教条来解读我的老师!他虽在“三反五反”运动被定为“资本家兼地主”成份,但是老师的一生不停地读书,素来以高尚的学养和理智处世,视金钱财宝为身外之物,审时度势,随遇而安,与人为善,诚恳待人,他所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士人之道,所以赢得人们的尊敬。他身居副市长之职却毫无官架子,平易近人,街坊邻居常来常往,毫无隔阂,亲如一家。1962年,当我们新婚双双前去拜访时,老师高兴莫名,当天中午就到聚春园设宴祝贺。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物资紧缺,物价昂贵,通常只卖二角的蛋糕当时已涨到10元,不知老师那一桌宴席需破费多少薪饷。此事一直让我们惴惴不安。

黄骏霖老师的一生倾注了毕生的热忱与精力用于学习,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词为证:

鹧鸪天                             

夜雨秋灯几案前,读书阅卷度华年。    当日南营拜访频,为求解惑指迷津。

新诗改罢吟哦遍,小字眉批墨未乾。    通今博古疑难释,呵护关怀倍觉亲。

严律己,待人宽,彤红朱笔绘心田。    从历史,到诗文,孜孜不倦苦耕耘。

育才岂敢辞辛苦,桃李春风遍大千。    辞章德行堪师表,没齿难忘教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