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润故居和林兰英故居——记一门两故居

发布时间:2013-05-30浏览次数:4655

 

■林文修(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

《百年校庆话校友——记校友林兰英院士与协和大学》一文在我校校报(2007420)发表,并被我校网站“百年校庆”专栏转载后,引起广大读者的浓厚兴趣,询问林兰英诞生的御史大夫第今何在,林兰英故居在何方。本文回答读者的询问,记述御史大夫第(即林润故居)的文化景观,并记录林兰英逝世后的林兰英故居和林兰英陵园。

我国太空材料之母林兰英(1918-2003)于1918年元月18日诞生在莆田下务巷的御史大夫第(即林润故居)内,200334日因患肺癌并转移至脑际,不幸在京逝世,享年85岁。林兰英的祖先林润(1530-1569)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御史大夫。因扳倒当朝丞相奸臣严嵩父子而名震朝野。因而与海瑞齐名,明朝宫廷中有一副对联写道:海不扬波,海瑞之功不浅;林为梁栋,林润之泽居多。

或许有人会问,林润既然是清官,怎能在老家莆田盖起偌大的御史大夫第?钱从何来? 其实,林润的御史大夫第的建造是被人告出来的。公元1567年,嘉靖皇帝驾崩,由穆宗继承皇位,国号为隆庆。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有人向刚坐上皇位不久的隆庆皇帝告状,说润携带金砖两块,返回莆田老家盖起府第。隆庆皇帝闻奏,特派遣钦差大臣前往莆田调查。钦差大臣到莆田一看,原来所谓“林润府第”,只是在大路街上的两间破旧房屋。原来,林润把朝廷给他的两块金砖用于重建学宫(即原莆田一中旧校区内的的孔子庙),以便让莆田学子一个静心读书和切磋学问的处所。钦差大臣回京奏明皇上,穆宗皇帝大为感动,随即下旨从国库中拨款,于隆庆二年(1568年)在莆田城下务巷建起御史大夫第(即赐予“林润府第”一座),就是现在的林润故居。

御史大夫第坐落在莆田市区下务巷,是莆田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区,出门是繁华的街市,回府是宁静的宅院。上下务巷头是东大街,转弯是十字街到古樵楼。建筑群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为六亩。建筑规模三座七间厢正厝,加上前院门厅、后院绣校和东护厝。明崇祯年间,前面右侧自成单元的部分卖给姚家,清咸丰年间,后座绣楼转卖给宋家。现存林润后裔居住的林润故居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20025月异地迁移至莆田沟头的莆田一中新楼区内。

御史大夫第是悬山顶以穿斗式为主的抬梁穿斗木结构大型建筑群。入口大门是明代黑色油漆的古建筑物,门上横额刻有四个大字“世谏臣第”,是当年林润冒死上疏嘉靖皇帝弹劾严嵩的真实写照。大门两侧有门墩石鼓一对,大门两侧的对联写着:门垂乔木露  家有世臣风

说起这漆黑大门的由来,有一个故事,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刚正不阿的海瑞升至吏部主事,他见严嵩父子为非作歹,残害忠臣,就和御史杨继盛联名上疏弹劾严嵩。嘉靖皇帝读了奏文,认为有几句话是讥讽自己,大怒,不去追究严嵩,倒把杨继盛和海瑞诏逮下狱。都御史邹应龙心上气愤不过,也上一奏本,说严嵩阴有不臣之心,家中的屋宇都盖朱檐黄瓦,和皇宫一样。嘉靖皇帝是器重邹应龙的,常常赞赏他的忠勤。这时看了他的奏章,心中不免有些疑惑,想要微服私访严嵩的私第看看真假。宫中的太监将这个消息秘密传给严嵩,吓得严嵩走投无路,连夜雇匠人将厅堂上的雕龙凿去,黄瓦朱门一齐涂黑,室内陈设一律搬到内堂密室,外部草草摆设屏风桌椅,将古玩金珠潜藏起来。明朝的宦官府第大门本来是红色朱门,是明太祖皇帝所赐。自从严嵩怕皇帝私访,将朱门改为黑门后,明代的大臣府第大门统统改为黑门。这就是林润府第黑大门的来由。因此,自嘉靖至明末,凡是官宦的府第,其大门一律漆黑,到了清朝,才恢复红色大门。

林润故居的第二大门是木质结构,是林润府第迎嘉宾结婚喜庆出入的大门。大门横额上刻写“御史大夫”四个大字,大门两侧的对联是:九枚家声大谏臣世泽长

1567年的林润府第长120米,最宽51米,总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折合九亩。府第内部结构井然有序,对称均衡,体现我国明代建筑艺术的优美。正门入口经二道小庭即到大埕,大埕面积之大,建筑之雄伟为全莆之冠。由大埕进入府第主体是两扇硕大的古代木质大门,院门两旁安置一对螺旋纹抱石鼓。门厅前为宽敞的院埕,埕南是与门厅对望的大型照墙。大门的门轴嵌在一对石鼓和石柱之间,石鼓的雕刻艺术体现明代的建筑风格,雕刻花纹和螺旋状鸿沟虽然经过441年的风吹雨打和手摸洗刷,仍保留完整。公元1708年莆田发生七级大地震,周围房屋倒塌殆尽,但林润府第安然无恙。大门两侧是层半的阁楼建筑,从明清到民国,每逢结婚喜庆,大埕搭盖演戏台,上演古装莆仙戏,族人可上阁楼观戏。1939年,林兰英的弟弟林文豪结婚,就在这大埕演戏七天七夜。每逢元宵隹节在大埕戏龙舞狮,展现一片兴旺发达的太平景象。

从大埕经大门进入住宅,看到的是别具一格的五进带护屋的建筑,庭院深深,古色古香。各进之间都连有天井,天井的建筑风格和大小别具一格,主体建筑物的天井最大,用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石阶和走廊均为整块青石,光滑完整,天井两旁栽种各种异花奇果。据记载,1567年的林润府第共有大门七个,天井21个。

林润故居的主体建筑大厅横梁上嵌挂明嘉靖三十五年皇帝赐予的“进士”匾额。后两进是民国初年改建的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体现我国明末清初的民居建筑艺术,建筑精巧对称,别具一格。主楼两旁的小楼阳台精巧雅致,令人心旷神怡。主体建筑物的两厢也是对称的古建筑,东厢虽经改建,但保留明代建筑风格,最后是小姐和夫人居住的绣楼。厅堂中摆设的古代中档是无价之宝。昔日的官府深宅大院,虽然经过四百多年的岁月磨难,却依然雍容华贵,风采犹存。

2002年,因莆田旧城改造,林润故居原样迁移到莆田城南乡沟头村的莆田一中新校区内,内含林润的后裔、我校校友林兰英院士故居。林兰英去世后,骨灰从北京运至林润故居内埋葬并建立林兰英陵园。故居的厅堂竖立林兰英塑像。林兰英在北京的住宅和办公室中的所有书籍和家具也运回莆田故居,陈列在林润故居内。此前,莆田市前市长詹毅曾到北京看望林兰英,走进她家中看着她的旧床单、小床垫等简陋家具,非常激动地说:“兰英对国家贡献这么大,生活却如此简朴!”林兰英在中国科学院的办公室也同样简朴。故居横幅雕刻“林兰英故居”五个大字,内设林兰英图片陈列室,悬挂周恩来总理、江泽民、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林兰英的大幅图片;摆放着林兰英的著作、科研论文和获奖证书以及作家郭米克的传记文学著作《中国女院士林兰英》。在林兰英故居的厅堂悬挂林兰英的父亲、书法家林剑华的亲笔手书的“朱子家训”;福堂悬挂林兰英的祖父和父母的遗像。1918年林兰英诞生的藤床至今保存完整,陈放在主楼西侧后房,供人瞻仰。实际上,林润故居是“一门两故居”,是林润故居和林兰英故居。

20052006年,已列为莆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两故居进行全面整修,焕然一新。从此,瞻仰故居的人络绎不绝。

 

            (本文作者为林润后裔、林兰英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