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福课联盟”:闽派风格的慕课之路

发布时间:2017-11-22浏览次数:1779

“福课联盟”:闽派风格的慕课之路

(来源:福建日报   2017-11-16   11版  教育)

本报记者 张颖/文 周明太/

近年来,在线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新引擎。从2016年起,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按照“政府推动、高校为主、社会参与”的方式,启动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建设,组建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简称FOOC(“福课联盟”)。追求质量,主打名师、名课程品牌,打通“学分互认”环节,保障课程建设与应用并重。目前联盟聚集了48个成员单位,其中涵盖了全省38所普通本科高校,已建设243门课程,每学年有10万人次选课,品牌效应初显——

以“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出台政策,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

20165月,经过紧张策划和积极筹备,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正式成立,由省教育厅授权开展全省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福建师范大学作为联盟秘书处单位。

在联盟成立伊始,省教育厅就明确了质量为先、特色鲜明的建设思路,既有高校参与还吸纳了社会机构,丰富了课程资源;政府主导的公共平台建设,统一管理着眼服务,理顺了建设机制。

对于福建省的实践,教育部高校教学研究中心表示肯定。中心主任吴博认为“政府推动、高校为主、社会参与”的方式,对于全国省级在线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标准优先 锻造师资 建设优质优秀平台

近年来,在线教育政策利好不断,诸多高校都在发力慕课平台建设。但在跟风繁华的背后,对于慕课的认识还是参差不齐的。福建省的思路是政府主导做好公共服务,让更多的优质课能够在公共平台上实现最优的共享开放。

因此,“福课联盟”成立伊始,省教育厅就提出,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开放共享的闽派在线教育联盟。用分管这项工作的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国龙博士的话说,只有建设起这样一个聚集优质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应用功能平台体系,才能支撑起高水平的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

质量先行就得有标杆,有准头。经过调研和前期论证,联盟建立了在线课程建设和应用两个专家工作组,组织专家制订了《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遴选指标(试行)》《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推荐高校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的基本要求》。这三份文件建构起“福课联盟”准入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并且宣示了质量为本的强烈信号。

“有些高校教师对在线教育还停留在过去视频公开课的阶段,认为把普通的线下课堂录像直接搬到线上就可以。这不是在线开放课程,我们要对质量低的课程坚决说不。”具体负责推动这项工作的省教育厅高教处林素川这样说。

课程建设质量的决定因素还是人。培养一支高水平课程建设队伍,覆盖线上主讲、线下辅导和技术团队三个领域,成为“福课联盟”的重要任务。

从去年7月开始,联盟邀请了近30位位全国知名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领域的专家,举办了4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班和3期的在线开放课程应用专题培训班。全省34所高校近1200名教职员工参加了学习培训,深受青年教师的欢迎。

“高校青年教师是在线课程建设的生力军。因为慕课建设,使得高校90%的青年教师有机会接受了培训,有的教师甚至连续参加培训,课程建设热情非常高。”福建省在线教育联盟秘书长、福建师大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程思岳说,“对于我们这样的省级联盟平台而言,质量就是生命线,培训和考核双管齐下。”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和应用,使一批优秀教师团队脱颖而出,其中就包括福州大学教务处长于岩教授。20163月,她牵头立项建设的《陶瓷工艺学》,作为全省第一门在线公开课正式在爱课程网上线,。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学期,选修人数突破7万人次,学生学员遍及全国。

以学生为中心,于岩团队将AR/VR技术引进课程,将陶瓷的主流设备全部做成了虚拟仿真形式,使得学生在线上就可以体验720度的实境漫步。这样实用又好用的课程甚至受到了业界的欢迎,“德化县的许多陶瓷业者采用这门在线课程进行员工培训。”于岩说,“以此为契机,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程都朝着信息化技术融合的目标发展,目前已经开发了8门类似课程。”

双向奖补 学分互认 建好课还得用好课

在线开放课程注重在线、开放、共享。严把立项关,推动好课上线,福课联盟推出了奖补措施。“但是建课不是目的,用课才是目的。”“福课联盟”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郑家建教授认为,“在推动越来越多的好课上线之外,联盟还在应用机制上进行创新,奖补措施不仅针对建设端也激励应用端。”

陈国龙介绍说,以共享优质课程为目标,福建省教育厅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进行扶持。不仅对建课、供课学校给予奖补,也对主动引进、使用名校名师优质课程进行奖补。2016年,省教育厅拨付在线课程专项经费1200万元。今年34月,已向各校转拨了首批195.9万元专项奖补经费。

经济激励是有效手段,但是打破校际篱笆,真正实现在线教育开放共享的要义,跨校课程共享、学分互认是关键。

江剑平是位不折不扣的“网红”教授,他的课程在福建师大“一课难求”。他主讲的《走进性科学》常年处于秒杀状态。如今,江剑平的课程已经成为“福课联盟”的一块招牌,“粉丝”甚至已经远至广东。今年深圳大学采用了他的在线公开课,作为校级选修课覆盖了全校4000多名新生。除了网络授课,他还不定期前往深圳大学进行线下教学,与深圳大学教师团队结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跨校课程共享,得到了深圳大学的学分认定。

互联网的边界已经超越了国界,互联网+教育自然也需要打破校界。去年9月,福课联盟发出了成立之后首份选课文件——《关于开展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跨校课程共享互选工作的通知》,各成员高校积极响应,15所高校上线提供了59门在线课程。最终,26所高校从中选择了45门课程进行学分认定,首次参与选修的学生数达38612人,其中跨校互选的学生数为21318人。

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高校而言,在线课程极大地缓解师资不足带来的开课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很多学生通过“福课联盟”,可以选修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名校名师的优质优秀课程,取得课程证书和学分,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名校梦”。

“福课联盟”的“无边界”行动获得了良好的反响,201612月,在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的跨校选课,19所学校的99门课程入围。最终30所高校跨校选修了66门推荐课程,选修的学生数达25441人。

今年9月新学期,联盟内共有32所高校跨校选修了16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跨校选修的学生数达46629人。

协同创新 应用为本 建百门国家精品课

“福课联盟”力争在三年内建设300门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其中100门建成国家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陈国龙表示,质量仍然是根本,要确保课程质量和学习质量。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还得配合退出机制。未来联盟要加快研究全省统一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为在线课程划下“质量底线”。对于质量不高、不及时更新内容、学生不满意的课程要下线处理。

在线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平台,也是一个研究平台、一个实验平台、一个创新平台。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创新,包括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新形态乃至新体系。面对网络上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进度、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学技巧,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学习。

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运营模式,福课联盟已经形成在线教育发展的协同优势,未来期待抱团发展,造福学子,产生“1+1>2”的效应。

资料>>>中国高校慕课之路

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2012年被称为“慕课年”。中国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纷纷积极行动,投身在线教育平台建设。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今年教育部继续提出:“开展系统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公共课、核心课程群建设,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提出继续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高水平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遴选一批典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