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福建师大附中德育见闻

发布时间:2009-05-26浏览次数:1156

近年来,我校附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521日,《福建日报》第四版以“和煦阳光沐浴心田——福建师大附中德育见闻”为题,头条报道附中的德育工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和煦阳光沐浴心田

       ——福建师大附中德育见闻

                       

本报记者  林智岚

 

近日,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热闹非凡。

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景象。十余张桌子排成方形,每张桌上摆放着同学们从家中带来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虽不是行家里手,但大家下起厨来丝毫不含糊,你切菜来我摆盘,你煮鸭肉我煎牛排……顿时,香气扑鼻。

 往里走,动漫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Cosplay表演,原本只存在于网络游戏、动漫中的虚无人物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还不时与你说着话、合着影。一旁的小礼堂里,相声小品让人忍俊不禁,乐器演奏又让人如痴如醉。再往里走,科学楼的机器人实验室里,一场特殊的大赛正在进行,数十厘米高的“钢铁球员”疯狂地“点球”,几十个“足球”暴雨梨花般弹射向球门,等候一旁的“宠物狗”们则默契地“助攻”,把散落的球传给“主人”……

这个师大附中精心组织的“青春嘉年华”系列活动的情景,正是师大附中多彩多姿的德育课的生动写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学阶段是学生成人的分水岭,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功,而且要让所有的学生心灵变得丰富和深刻。因此,我们不仅要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取得优异成绩,顺利走进理想大学的校门,还要让每一位学生收获一份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让德育的阳光照亮每一颗心灵。”校党委书记叶燊对记者说。

爱心教育,让学生懂得爱

说起师大附中的生活,复旦大学2006级中文系的曾索狄仍记忆犹新。

高一时,由于索狄的文笔好,班主任、段长便建议她从事年段刊物的编辑工作。可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笑嘻嘻地对老师说,她不想做“基层工作者”,而想当年段学生会主席。对此,老师认真了解其想法,并鼓励她竞聘。最终,索狄如愿以偿。

有一次,索狄陪同学到办公室向老师请教问题。恰巧碰到数学老师,她突然想起自己也有一道题要请教。此时,数学老师有急事要离开。于是,她和同学们就先自己学习。40多分钟后,同学告诉她,数学老师来教室找她好几回了。

“其实,也只是一个小问题,自己也没当回事。”索狄说。正是老师们对学生的这份真诚、爱心,让她深受感动与激励,让她受用无穷。进入大学,她仍热衷于各种志愿者活动。至今,她与附中老师还保持着亦师亦友的联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校德育处主任黄萍说,中学生模仿性、塑造性强,这就使得老师处于活生生的榜样地位。于是,老师不单是言行举止,还有态度,都必须身先士卒,作出爱的表率,让每个学生都能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进而使学生传递这份爱心。

师大附中还定期、不定期地举办“跳蚤义卖市场”、“帮扶手拉手学校”以及走访福利院、义植一亩附中林……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在学校中营造出浓厚的爱的氛围。

高二(10)班的罗璐诗同学说,正是因为走访了结对子的小学,她才切身体会到什么是贫穷,真正知道了感恩,懂得了如何去爱别人,自己也由此收获了心灵的幸福。

难忘教育,让学生收获责任

林一施,高三(3)班学生,现已保送中国科技大学。她说,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高考前的第100天,学校为同学们举行的那一场成人仪式。

那天,全校年满18岁的同学都穿戴整齐,胸别校徽和团徽,与家长代表聚集到报告厅,一同参加学校新一年的成人仪式,一同见证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会场庄严肃穆,每位同学手捧学校赠予的一份特殊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国旗下大声宣誓:“捍卫神圣宪法,维护法律尊严。履行公民义务,承担社会道义。完善人格,强健体魄。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勤勉自励,奋发有为。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

林一施说,用这种仪式来庆祝自己的18岁生日,远胜于吃喝玩乐庆生。“那一刻,责任感不禁油然而生,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从此,我就是一个成年人了,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对高二(13)班的郭越来说,难忘的是一周的社会实践,让他大开眼界——急救演习、做豆腐花、画脸谱、制孔明灯……虽然像丝网花这样的手工活,并不是男生喜欢和擅长的项目,但他说:“过程还是很享受的,令人难忘。”至今,那丝网花还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他的家中。

“学校的活动很丰富,每个同学都能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林一施说,每次活动既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又让同学们体验另一种生活,留下无法忘却的记忆。

读书节,不再是朝来夕去的节日,而成了校园生活的常态。在师大附中,省中学示范性图书馆所提供的优质服务,学校每年评选“书香年段”、“书香班级”,浓郁了学风,在师生队伍中都涌现出一批“阅读之星”、“优秀书友”。

“阅读是最好的提升方式。”高二(2)班江枻达同学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被问及经验时如是说。据悉,全校共有14名同学在本次大赛中获奖。

此外,还有每年一届、形式多样的科技节、体育节、文艺节;每年五四青年节重温入团宣誓;每学期邀请一两名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每周升国旗时由学生代表作“国旗下的讲话”,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的获奖感言,讲述自己班级的收获与方法……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成功的实践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继续这种德育方式。”校德育处副主任林群说。

素质教育,让学生实现超越

每周五下午,只要你步入附中校园,便能感受到很不一样的课堂——同桌的她换成了隔壁班的他,教室变成了大操场,大伙不再正襟危坐,更多的是欢声笑语……手工编辑、电影欣赏、自导自演拍DV、模型制作、网球、武术等50多门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闪亮登场了。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校课改攻关组老师苏诗圣说,课程开发尊重学生需要,尽可能多的是注重卓越品格、优秀性格、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品质、交往能力等“元素质”的培养。

近几年,附中在我省中学中率先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成为我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该活动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以教室为中心,而是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研究性、跨学科性及实践性特点,使学生主动性得到自由、和谐地发展。学习的内容不少是科技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关注社会热点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同时,通过每年的校园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选拔优秀成果,如《废旧电池的处理现状和处理意见》、《关于我市水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等在创新竞赛中获奖,其成果又可服务社会。

正是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使得研究性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历年来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16枚奖牌,总数在全省中学中第一。近年来,继取得第三届亚太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后,学校又夺得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2项,并组队代表中国赴日本参加WRO世界奥林匹克机器人竞赛,取得国内最好成绩——第6名,获得第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18个,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0项……

此外,在教学评价中,学校将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长期以来教师使用的成绩记录单做了重大修改,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及作业情况、平时测试成绩等结合教师的常规工作记录编印成《教师工作手册》。另外,对原有的各种学生学籍情况记录卡片进行修改,基本满足了学生各方面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

“开展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让学生天天有进步、人人能成才,着力于培养具有‘五自’精神的人——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工作自强、生活自理,这是我们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的根本体现。”校长林瑜说。

德育,让福建师大附中这所曾经走出14位院士、6位共和国将军的百年名校,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