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福建师范大学多举措打造“就业满意工程”

发布时间:2009-05-20浏览次数:1593

日前,我校以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精心打造“就业满意工程”,这不仅在广大毕业生中引起热烈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关注。1226日,《光明日报》第12版以《“要像关心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毕业生就业”—— 福建师范大学多举措打造“就业满意工程”》为题对此予以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要像关心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毕业生就业”

——福建师范大学多举措打造“就业满意工程”

日前,记者从福建师范大学了解到,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学校以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精心打造就业满意工程

强化素质 提升就业能力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福建师范大学打造就业满意工程的首要举措。

  其实,即使是受金融风暴影响的现在,大学生只要具有自身实力,就会有竞争力,还是可以找到好工作的!”已与福州一家知名网络公司签约的福建师大软件学院2005级小郭同学冷静地告诉记者。

  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福建师范大学着力打造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

  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福建师大一直以来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把往年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专业、课程调整的晴雨表。教务、招生、人事等部门根据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和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修订培养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有针对地增强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做到以出口有效引导入口。据悉,为进一步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求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福建师大正在整合校内工科资源,准备成立工学院。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福建师大提升学生市场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一方面,学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的专家化、职业化建设,成立学生就业指导顾问团和学生就业指导专家组,并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规定具体的课时和学分,强化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求职就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建设《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引入《职业导航与测评系统》,举办职业规划系列讲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一系列规范、有力的就业指导,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2007年福建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获十佳规划之星人数和获奖人数均居全省高校之首。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大学生市场能力的重要内容。为减轻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毕业生带来的巨大压力,福建师大免费为广大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形成了面对面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三位一体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以避免少数毕业生因负面心理或情绪问题而影响就业。

突出服务 广辟就业渠道

  搞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是福建师范大学打造就业满意工程的核心内容。

  要像关心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毕业生,用心用情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就业服务。这是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组长张金栋研究员在各种就业会议上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学校也始终坚持把做好就业服务贯穿于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广辟就业市场,是落实就业满意工程的根本。福建师大坚持以服务赢得就业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诚邀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学校按照专场招聘会办活、中小型招聘会办多,大型招聘会办好的指导思想,做到专场招聘会随时开、中小型洽谈会每周开、大型招聘会适时开。今年11月份以来,到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的规模企业已达60多家,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 2000 个。

  在开拓有形就业市场的同时,福建师范大学还积极拓展无形就业市场。学校每天安排2位同志专门负责收集省内外各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通过学校网站、毕业生就业公告专栏、QQ群、电子显示屏、就业短信平台等,第一时间把就业信息发布给每位毕业生,使毕业生不出校门也能知道相关就业信息。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毕业生网络视频面试室,推出视频简历、搜索引擎等多种服务形式,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已有不少同学通过网络视频面试室,与远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用人单位进行网上面试并找到工作。

  与此同时,福建师大把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打造就业满意工程的重头戏。来自四川灾区的经济困难学生小郭高兴地告诉记者:“真想不到,我们到外地参加面试的路费和住宿费学院也给报销,享受学校教师出差待遇,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学校的期望!”该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倾注了极大的人文关怀,建立困难毕业生就业数据库,对他们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分类援助。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对困难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还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细分为就业形象困难、就业能力困难、就业专业困难、就业心理困难、就业观念困难五种,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并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学校提出,“要确保为每位困难毕业生至少提供5条以上的就业信息。学校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等许多学院还对参加就业面试或考研面试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进行补贴。

积极引导 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福建师范大学打造就业满意工程的关键所在。

  据悉,福建师大共有博士、硕士、本科、高职等2009届毕业生9426(其中师范专业1988,非师范专业7438),除去考研、考博的,预计参加就业的毕业生约8000人。

  在目前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福建师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积极引导毕业生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合理定位。目前,“先就业、后择业先基层、后高层的观念已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引导学生面向基层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绍生告诉记者:“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应该将个人成才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就业目标不能定得过于死板,不能将自己就业方向限制在某一专业方面,更不能把就业的区域局限于某一城市。客观说,目前基层就业市场仍然十分广阔,毕业生同样可以在基层大有作为。

  为了引导毕业到基层就业,福建师大在毕业生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

  一是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基层就业的意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宣传栏、校报、校广播电台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营造毕业生投身基层、奉献青春、建功立业、服务人民的良好校园氛围。学校经常举办基层优秀校友系列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让学生明白猛将必拔于卒武,贤相必起于郡县

  二是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奉献基层的感情。学校非常注重实践育人功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的实习中,充分利用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的实习,让广大学生走进农村、贴近基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加深学生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基层生活的感情。学校把社会实践与学生岗位训练相结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探索建设了49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63个基层实习基地。为此,学校已连续九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制定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校修订了《福建师范大学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办法》,加大了对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奖励力度。对到西部基层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奖励2000,授予优秀毕业生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对其考研给予政策倾斜等;对于有创业愿望和具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学校同样给予鼓励、支持和指导,并奖励10003000元。

  眼下,福建师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已成为大家发自内心的选择,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学校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有86%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就业;在学校不久前举行的2009届毕业生就业专项调查中,96.8%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到基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