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道第八届“6•18”新闻发布会暨新兴产业(福建师大)专场对接会

发布时间:2009-07-16浏览次数:676

创新办会思路 拓展作为空间

第八届“6·18”日常对接活动启动

 

本报讯(记者 王永珍 实习生 王珊珊)首场对接会让我们看到了‘6·18’办会思路的不断提升,看到了政府作为空间的新拓展,我对含铬废弃物处理和回用技术项目的产业化信心很大!”14日,在新兴产业(福建师大)专场对接会上,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林璋表示。

  当日,由福建师范大学、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共同主办的新兴产业(福建师大)专场对接会,在福建师大旗山新校区召开,正式拉开了第八届“6·18”日常专场对接活动的大幕。中科院物构所、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与来自全省各地的150多家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主管参会,共推介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最新成果416项,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07项。现场共成功对接项目成果64项,总投资29338万元。  

  林璋是2004年中科院海外引进人才。她依托福建省(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开展研究,成功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可利用纳米技术回收利用稀缺的铬资源,并同时将废渣转化为有较高附加值的工业添加剂。听了林璋的介绍,宁德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马上找到她,一起探讨从资金、政策上进行扶持,推动这一项目尽快落地转化。

  “这不是个短平快项目,仅靠科研机构与企业两家很难推进,很需要政府一把。没想到新一届‘6·18’的首场对接会,就有这么大的收获。林璋说。

  对接会前,举行了第八届“6·18”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一届“6·18”的新思路、新举措。据悉,第八届“6·18”将进一步提高项目的门槛和针对性,加大对创新型人才、专利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吸纳、征集、转化与产业化,精心选择1000项境内外重大成果集中推介;建立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团队,带动更多的集成创新力量,形成技术创新的集团军作战;培养与建立一支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专兼职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对已对接项目的资金支持,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促进对接项目转化落地。

  “‘6·18’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提升思路求作为,不断创新举措,实现项目、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使我们科研人员服务海西的热情更高了。林璋告诉记者,不久前,福建物构所专门成立了所地合作处,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福建日报》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