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敦厚家风 四代承续——记文学院齐裕焜、郑汀教授家庭

发布时间:2018-03-02浏览次数:3082

家庭简介:

齐裕焜,1938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曾获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妻子郑汀,1937年生,中共党员,曾任福建师范大学财务处处长,曾被评为校“三八红旗手”。其父齐子义先生创办福州逸仙业余外语学校,开办免费英语学习班,深受好评,曾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子孙5人都是高校教师,在各自岗位上谱写教育新篇。

四代从教,一心为国,矢志培育栋梁。古道热肠,助人为乐,行仁爱之风。齐裕焜教授一家,用学问为莘莘学子授业解惑,用善举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用家风传承美德和价值。

今年79岁的齐裕焜教授,依然没有停下从事教育事业的步伐,时常会走出去开会研讨交流。书香世家为他播下了热爱文学的种子,大学专注于古代小说研究也让他毫不犹豫地走上教学岗位,立志让文学的魅力感染更多的人。“认真把工作做好,踏实做事”,是他反复念叨的词句。无论是对家庭还是教育,他都怀着一份真挚的热情,将善举带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四世家传,谨为人师

齐裕焜教授的父亲齐子义先生(19102002),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长期在国家海关和外贸局任职,精通英语。1971年,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心怀着对孩子们的爱,齐老先生开办免费英语学习班,当年就吸引了100多名青少年参加,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个奇迹。改革开放以后,齐老先生进一步创办了福州逸仙业余外语学校,成为当时福州业余教育的一面旗帜,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人民日报》1983528日第3版报道称:“福建省外贸局退休干部齐子义不计报酬,常年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从退休前的1971年至今,共辅导了500多名干部、青年学生和待业青年学习英语,现在有的已出国留学,有的已考上外语学院,有的已安排到外贸、旅游部门工作。”正像他的一个学生在诗里说的:“虽然您不是一位教授,您的学生却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这位不是教授的人民教师,在198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齐裕焜教授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也十分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教书育人。196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齐裕焜教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行业。在齐裕焜教授担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期间,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繁重的行政工作的同时,从事古代小说研究和教学工作,坚持担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怀着对学术负责、严谨治学的态度,其科研成果《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讽刺小说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曾获福建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他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他认为为人师表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言传身教,更应当将培养学生品格放在第一位,因此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堂。齐裕焜教授的夫人郑汀,曾担任福建师大财务处副处长、处长,高级会计师,勤勤恳恳工作,曾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三八红旗手”。

齐裕焜教授的长子齐学群,曾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超声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从部队转业回榕后,在福建省教育厅先后担任科技处、规划处处长等职。20146月起到大专院校工作。从部队转业后的近20年,也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工作。次子齐学东,199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后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儿媳林佩璇为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们和自己的祖父、父亲一样,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孙女齐飞获得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孙女婿黄腾是香港理工大学工程与商业管理专业硕士。因长辈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最终他们也投身于人民教师的行列。齐飞,现任职于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腾,现任职于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财经系。

相亲相爱,和睦家庭

齐裕焜教授的父亲毕业于高等学府,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冰心的表妹,他们都有着很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又接受过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因此,忠孝仁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成为齐家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家庭底色。在家庭里父慈子孝,夫妻、婆媳、兄弟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

对子女的教育,齐裕焜教授说“没有特别严厉的要求,我们很民主,只希望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给他们”。也许正是因为在不同于虎爸狼妈的民主家庭教育下,齐学群和齐学东两兄弟相继考入名校,成为邻里称颂的一段佳话。采访中,齐教授一句“国家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自己愿意干什么最重要!”令人印象深刻。没有对子女职业的束缚,只希望他们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为祖国多献一份力量就足矣。

古道热肠,守望相助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齐家热心助人,和朋友、邻里、学生都保持着良好友爱的关系。

在齐子义老先生心中,人人应该平等。他对工友、对保姆、对三轮车夫,都十分尊重和客气。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有一位工友的女儿得了结核性脑炎,当时药品十分匮乏,他不怕麻烦,托人从香港寄药,亲自送给工友,为他女儿治病。有一位同事,“文革”中被审查,在“学习班”里生病,家里人来不及赶来照顾时,他就主动帮助打饭打菜倒夜壶。夏荣强先生在21岁时患严重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从1981年起,在齐老先生的热心帮助下,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建立了全国第一所盲人免费的业余英语学校。后来,夏先生成为了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说,除了国家、家庭的支持外,“更有我心中所敬仰的齐伯伯的帮扶和教诲。”

齐裕焜教授夫妇继承和发扬齐老先生的助人为乐精神。一位在师大工作的齐裕焜教授的学生回忆说,他的妻子从外地调来本校工作,在上班时突发消化系统疾病,同单位的郑汀老师亲自随救护车陪同到省立医院,齐裕焜教授一家又多方托人帮助解决了住院床位问题,其妻子得到很好的治疗,终于转危为安。这位学生深情地说:“齐老师一家的帮助,我和妻子至今感铭在心”。若得知学生家庭困难,齐教授和郑老师或慷慨解囊,或帮他们介绍兼职,都会尽力帮忙。很多学生甚至毕业后成家、买房,都能得到齐教授和郑老师的帮助。对于同事、邻居,他们同样热心帮助。一位从外地调来的老师,两个孩子的工作问题都是齐教授千方百计地找人帮忙落实,这位老师后来遇到生活困难,齐教授虽已退休多年,仍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热情帮忙解决问题。当问及他一直坚持善举的动力何在,齐裕焜教授说:“从小身处这样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父母告诉我们要积极奋斗多做贡献,不要总有怨言。”“怀着知足常乐的心态、及时行善”,已成为从小植根于心底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于是别人眼里的坚持也就成为自己心中的常规。

齐家四代传承的家风就是他们家的传家宝。如今,齐裕焜教授的儿子儿媳和孙女孙女婿身为教师,也热心帮助学生、帮助身边的同事朋友。他们的家庭,就像一个雪夜中的炉火,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光明。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王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