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励志奋斗铸就成功 ——记物理与能源学院张瑞丹同学

发布时间:2018-02-15浏览次数:520

她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家庭的责任她勇于分担,课业的压力她从容面对,工作的繁忙她积极应对。怀着一颗爱和感恩的心,她以奔跑的生命姿态写意青春,放飞理想,一路追随。

——评委会给福建师范大学首届道德模范张瑞丹的致敬词

  

她穷且益坚,勤俭自强;她刻苦钻研,成绩优异;她谦逊躬行,自律正派;她感恩社会,传递爱心。她坚信自立自为、强己强他,用最初的心,做永久的事,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奋斗演绎别样的精彩。

坚强生活只因富足之心

张瑞丹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个贫穷的农村,姐妹6个,父母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没有选择让孩子们外出务工,挣钱养家,而是抱着异于常人的坚定信念:砸锅卖铁,也要供娃们上大学。就像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希望姐妹几个能够做有文化、懂理性、肯上进的人,他们期望知识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父母对张瑞丹个人的成长影响非常大,他们的言传身教教会她做人做事,让她懂得了人穷志不穷。为了支付孩子们的上学费用和家庭日常开支,她的父母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劳作,不怕脏不怕累地养猪,还扛过钢筋,卖过冰棍儿,手上长满了老茧,甚至开裂了。父母的辛酸与坚持,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小到大,她从来不跟家里提任何要求,而是想着自立自强让父母宽心。小学六年,她没让母亲给她买过一件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上了初中,当别的同学在抱怨食堂的饭菜难吃而挑食时,她默默地坐在一边啃着从家里带的凉馒头和咸菜;每到周末,当其他同学搭乘城乡公交往返学校时,她总是一个人骑着破旧的单车冒着严寒或顶着酷暑,与路上的小草为伴,驶过那漫长的20里路。进入大学,她更加省吃俭用,在她身上看不到光鲜艳丽的衣服,在她的三餐中几乎没有肉,在她宿舍的桌上很少能看到水果和零食,更没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她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担负起自己大学期间的所有费用。

贫苦的生活培养了张瑞丹勤劳、上进、大度的品性。对于她来说,生活的苦难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因为家境的贫寒让她学会自立自强,让她能在最好的年龄毫无顾忌,当然也别无选择地体验奋斗、收获、成长的心路历程。在学校里,她从来不羡慕、嫉妒家境富裕的孩子,因为她自足,她认为从小到大都有疼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老师朋友,这是金钱所不能换取的。在被问到怎么看待贫困的时候,张瑞丹说:“最可怕的不是家穷而是心穷,庆幸的是我满心幸福。”这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而这或许才是她真正异于常人的地方,她的生活是贫困的,但是她却有一颗富足的心。

优异成绩只因天道酬勤

回顾张瑞丹三年来的成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每年专业成绩总是排名前三,综合排名第一,连续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获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一次,除了个人成绩上的优异,她还获得了校院级各类的荣誉称号和多种竞赛的奖项,在大一下她就被选入学院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班,且于2011年暑假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赴台研习一周,同年九月又赴闽东革命老区考察实践。在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中,因她勤俭自强、勤工助学等优异表现,被评为 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在这些优异的成绩面前,我们会钦佩和羡慕她的光辉,总觉得她可以算是一个优秀人物的代表,然而在采访时张瑞丹却认为自己其实距离优秀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她一直在努力去争取,努力走向优秀,努力让优秀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她说,“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母以自己为傲”,她深知求学之路的不易,所以从小她就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三,并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里最好的中学;初中,连续三年班级第一、全校前八,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邯郸市宏志班。2010年,考取福建师范大学;最令我们钦佩的是在未来的五年里她将在北大攻读博士,作为少数直博北大的学子,她坚信那将是更具挑战性、更加充实的学习阶段。

从村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市里,再从市内到省外,她在求学之路上,奋斗不息。进入大学,她虽然一直肩挑着繁重的学生干部工作,但是从不忘记学习的本职,从来不拿学生干部工作当借口。在课上,她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学习,而在课下的时间,她把第一位让给学生干部工作。大学三年,她几乎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不管头一天晚上多晚休息,她都会打起精神认真地听课,也不管是在上哪位老师的课,她的手机总是调成静音状态,充分把握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天早晨六点,她都会准时起床,读读英语、翻翻笔记;中午她从不午休,而是争分夺秒地演算习题;晚上,忙完学生干部工作常已是夜深人静了,但她还在灯光下消化知识;周末和节假日一有空她就会泡在学院实验室里跟着老师做课题。她总是说“说到底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既然在别人学习的时候,我在忙学生干部工作,那我就在别人休息的时候去学习”。

一专多能只因用心躬行

在翻看张瑞丹的简历时我们会惊讶于她的成绩,但不仅仅只是专业成绩,她在学校工作、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更是令人赞叹。也许正因为有着一颗富足且幸福的心,让她练就了坚忍不拔、敢于担当的品质。从小到大,她长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初中,她担任三年班长,曾被评为“邯郸市优秀学生干部”;高中,兼任校学生会主席、年级学生会主席和班长,曾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进入大学,她在2010—2011学年担任年级副主席兼班长,2011—2012学年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2012—2013学年担任院学生会主席。在协助辅导员工作时,配合辅导员抓好年级建设,先后在年级组织红歌赛、拔河比赛等系列团体活动,营造出友爱活跃、团结向上的氛围。张瑞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她的努力、她的成功。

在被问到为什么在集体中以“家”为理念来凝聚班级同学时,她回答“我坚持情谊比荣誉更重要的理念,因为我始终相信有了情谊,荣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大学生活中,每个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最需要的是家的温存感,如果每位同学都把身边的同学当作家人来看待,那么集体的凝聚力将是坚不可摧。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情谊的她带领着班级获得“校免监考班级”、“校先进班集体”、“院优秀学风建设班级”、“院五四优秀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对于大学生活,她始终抱着“争其必然,顺其自然,得之坦然,失之泰然”的态度,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面对记者的称赞时,张瑞丹谦虚地表示她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情,该有的自然就会有。从年级学生会副主席兼班长到院学生会副主席,再到院学生会主席,张瑞丹本着一颗吃苦耐劳的心,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起来,说到自己的优势,她这样总结:一是长期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二是一直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打下很好的群众基础;三是能吃苦、敢管理、勇担当给老师同学留下较好印象。从她的一言一行里都能感受她的诚恳与踏实。而她如今的成绩必然是和她的踏实肯干及其扎实的基础有关。

公益传爱只为感恩社会

在学业和工作上的忙碌并没有使张瑞丹忘记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因此她心存感恩,在课余也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坚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热心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她积极参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爱心纸工程”、“爱心家教”、“义务献血”等志愿活动,并到福州敬老院照顾痴呆老人,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她一直关爱后勤员工子女,常常挤出时间无偿给后勤员工的子女们补习功课;她响应青年学生进基层的号召,积极投身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

2012年7月,她和学院其他9名主要学生干部组成“梦启晨曦”实践队,在原院党委副书记侯建雄、原院团委书记陈新星的带领下到三明明溪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那里,她和队友们运用他们的知识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为期五天的夏令营,其中包括素质拓展、趣味科普、心声画卷等多项活动,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欢乐;而且,他们为明溪县雪峰镇社区捐献爱心图书,在当地进行社会调研,为农村发展、海西建设尽微薄之力;另外,他们还前去拜访当地的老党员谢钦铭先生和感动福建十大人物之一的柴裕财,聆听红色经典,传承奉献精神,并同城关乡的村委们面对面交流,了解基层工作,砥砺青年壮志。2012年8月,她以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加入到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志愿者队伍中,在这整个暑假期间,她都忙碌在志愿服务的第一线上,她真正感受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快乐。在采访中,张瑞丹向我们讲诉她之所以热衷志愿活动的原因时,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都是在政府的资助下快乐成长,所以就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另一方面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丰富她的人生阅历,对自己也是很好的人生体验,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能收获发自内心的快乐和价值感,因为她觉得“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今天,她对自己的工作学习乐此不疲;对未来,她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梦想。在许多同学看来,她是一个勤勉、上进、能干、优秀、热心的好学生、好干部,但对她而言只是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她坚信“越努力越幸运”。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范静静林凡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