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就钓鱼岛问题采访谢必震教授

发布时间:2013-10-16浏览次数:906

 

钓鱼岛问题:史料搜集与研究至关重要

记者 翟江玲

“在我国,专门研究钓鱼岛史料的机构还不是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钓鱼岛相关研究提供尽量丰富和准确的资料,是我们这项研究的目标所在。”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谢必震教授对记者表示。日前,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揭晓。谢必震领衔申报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史料编年》名列其中。本报记者就钓鱼岛史料搜集、研究现状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厘清钓鱼岛历史是首要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勇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均面临搜集证据、外交斗争及争取舆论等环环相扣的问题。其中,搜集钓鱼岛相关史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料搜集工作做得系统、全面、权威,将有助于外交斗争和争取舆论。

 “中日钓鱼岛之争的首要问题就是厘清钓鱼岛的历史。因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归属的史料整理与研究工作,就显得极为迫切。该课题不仅具有搜罗完备、举证明理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支持外交、捍卫主权的政治意义。”谢必震对记者说。

全方位收集史料

钓鱼岛史料编年课题组将从四个方面收集史料:一是中国古籍文献和档案史料,如航海针路秘本、册封琉球使录、《筹海图编》、方志丛书、宫中档案、外交文件等;二是琉球古国的历史文献,如《历代宝案》、《指南广义》、《中山世鉴》等;三是日本文献与档案,如《日本外交文书》等;四是西文著述与档案,如葡人、西人航海日志等。

谢必震介绍,目前搜集到的由欧洲、中国、日本绘制的地图近百余张,中国古籍文献、方志几十种,琉球档案、外交文书也很多,搜集到的资料比较丰富。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计划在2014年底推出史料编年,预计为三大卷本。目前缺乏的主要是外交档案方面的资料,主要包括美国1972年以后有关钓鱼岛的外交文件和中国国民党在台湾时期的有关钓鱼岛的记录档案。此外,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还计划到欧洲一些传统航海国家进一步搜集资料。

保证史料真实可靠

 “目前,围绕钓鱼岛的证据链条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要力求做到两点:第一,分析、比较和甄别已经发掘出来的‘旧史料’,去伪存真,举证最有说服力的资料;第二,加大力度发掘‘新史料’,根据外交斗争不同阶段的特点,要能适时拿出新的‘武器’。”张勇对记者说。

钓鱼岛史料编年课题组在项目计划中提出,上起1372年前后明初中琉交通之肇始,下迄2012年中国白皮书《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发表,将按年代对所有与钓鱼岛主权有关的中外史料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准确无误的辑录汇集。史料着重记述围绕钓鱼岛发生的大事件,并将有关同一大事件的史料加以汇编,包括史籍记述、先人活动、相关文件、时人著述等,以便有助于剖析历史事件的真相及其前因后果。

谢必震表示,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中国研究者所用,也可成为各国研究钓鱼岛问题的可靠依据,所以,必须充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并客观准确地解读,使其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准确性及权威性。有学者表示,在我国,钓鱼岛问题基础资料的搜集工作主要由相关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大学分别承担。而资料的跟踪和搜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规划、明确分工和统一协调。除此之外,还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海洋研究智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0-14)

 

 

 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