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张铃枣:人民性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旨向

发布时间:2021-08-31浏览次数:575

人民性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旨向

(来源:福建日报  2021-08-24  09版 理论周刊·求是)

张铃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人民”二字八十余次,并郑重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本质特征,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人民至上”的旗帜,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坚持人民性是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鲜明品格和显著优势。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终极价值追求。马克思断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共产党宣言》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的现实活动使其成为自尊自信的社会主人,在世界观上确证人民群众自身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创造性地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伟大力量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坚持人民性立场成为党治国理政最重要的价值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和国家政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指出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执政,是我们工作取得成功的秘籍和根本性工作方法,要把人民性立场贯彻在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之中,要通过治理创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提出的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在新时代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战略举措,就是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常态化的服务人民群众的运行体系和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健全职责体系,转变角色定位,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再造公共服务流程等规范管理行为,推进党和政府治理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转化为党的执政行为和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不仅承认国家权力来自人民,而且主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将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党领导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活动的出发点,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人民服务,是国家权力运行的政治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坚持权力来源于人民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本质要求,只有坚持并保证国家权力的人民属性,才能确保“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和政府一切治理活动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围绕着怎样保护和实现人民权益来进行,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和社会治理,人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紧紧依靠人民开展国家和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作为治国理政、执政兴国的政治基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动力。代表多数人利益还是代表少数人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本质区别。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我们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由原来的生存性需求转变为发展性需求、生产性矛盾转变为发展性矛盾,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党和政府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解决制约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一系列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各项民生问题,党和政府把职能的重心转移到运用所掌握的资源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品质,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真抓实干解民忧、舒民怨、暖民心”,为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共享改革成果提供更好的制度基础,使人民群众从党的关怀和政府的优质服务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党和政府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治理改革,聚焦于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更公平更高质量更充分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体会党治国理政为人民谋幸福的真切情怀。

人民的幸福安康是我们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要体现在让人民能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奋斗动力,也是始终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根源所在。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为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0年度重大项目《从强调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FJ2020ZTZ003)阶段性成果。]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108/24/content_105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