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让课程与学生思想“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4-04-28浏览次数:990

 

让课程与学生思想“同频共振”

——福建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纪实

 

近年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思政课的实用性、趣味性,让思政课程与学生思想“同频共振”。

记者 龙超凡

 “我自己翻看思政课教材时觉得挺枯燥无味的,但老师们在讲授时却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结合生活中鲜活真实的事例、结合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讲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2010级学生陈冬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福建,不少高校的思政课实实在在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赞美。2012年底,该省对26所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检查的结果显示,评定为良好及以上等次的高校有25所,占受检高校总数的96%。同时,不少高校思政课学生评教得分常年“居高不下”,其中福建农大、福建师大、福建工程学院等高校思政课教师得分均在90分左右。

而这正是近年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出的硕果。

抓平台促管理提升,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不久前,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思政课“四个一百”评选活动,评选出百个优秀教案、百件优秀课件、百篇优秀论文和百堂精彩一课,引导各地各校把十八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搭建了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练兵平台、示范与交流平台、片区协作平台、互动平台等“一揽子”平台,促进思政课教师自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其中,每年组织省、市、校三级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推优;把每年5月份定为教学观摩月,让骨干教师发挥思政课教学示范辐射作用,受到了思政课教师的普遍欢迎。

 “如今思政课教学备受重视,校内外展示平台多,发展机会多,教师有底气、有人气,自己也更有认同感、自豪感。”福建工程学院思政部教师林燕青说。

 “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先弄清楚了各种社会思潮是怎么回事,才能给学生讲清楚,课堂才会增色,才能发挥好育人作用。”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说。

据了解,福建还通过省、市、校三级培训方式,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已先后举办28期培训班、研修班,参训教师近6000人次。

抓创新促模式改革,探索思政课教改新途径

上学期,福建师大2013级学生李培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发现,该课程由林国著、杨林香、郑萍等3位教师执教,采取分专题滚动式教学。“几位老师教学风格各异,或幽默风趣,或治学严谨,或互动频繁,这样学生在一门课内就可以感受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李培说。

福建师大思政课教师杨林香说:“校领导不定期与思政课一线教师座谈交流,研究如何上好这几门课。同时,学校在科研论文、课题等方面对思政课教师的考核量有所减少,让教师全身心地钻研、琢磨如何把课上到学生的心坎儿上。”

原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倡导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各高校纷纷响应,大力尝试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坚决杜绝教师“一言堂”、“自娱自乐”。

福建工程学院思政部从服务学生成长的角度来探索教改,其中“毛泽东思想概论”课采取了集体备课,教师讲课时使用统一的教案和课件。“我们力求做到学生来听课,就是一种享受。”该校讲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教师林燕青说。

据介绍,该省不少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一些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如厦门大学积极探索思政课“问题导向课题组调研式”教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对话式”教学探讨基本原理,以“案例式”教学解析理论,以“澄清式”教学突显历史主脉络,以“滚动式、辩论式”教学引领价值导向。

抓实践促学用结合,增强思政课说服力吸引力

2008年起,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海西行”活动,即赴全省9个设区市基础设施、工业、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的企业、农村等地实地考察。目前,福建已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古田会议旧址等地建立了126个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千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考察。

除了省级组织的“海西行”实践外,各设区市、各高校也相应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且各高校每学年至少应安排1/4的思政课专任教师参加。

频繁的社会实践使思政课教师的课堂内容更丰富了,而且更能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比如,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叶飞霞在讲授思政课后,曾先后有5名因情感、学业等因素产生厌世情绪的学生主动找到她,在一番深入交流后情绪得到缓和并转好。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江帆表示,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影响。只有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思政课的实用性、趣味性,让思政课程与学生思想“同频共振”,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思想引领和立徳树人有机结合。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4-04-26 02 新闻·要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4/26/content_41610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