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郭警修:努力推进绿色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14-11-11浏览次数:700

 

发挥生态文化作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来自第六届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的声音

 

118日,福建省社科界2014年学术年会海峡生态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福州举办,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化与生态城市”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论坛由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省委党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主办,省城市经济研究会、省党校教育研究会、省管理教育研究会、省新闻信息协会、省海峡华一低碳城市研究院承办。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骆沙鸣(泉州市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常委)

传统村落体现了历史的时间性、文化的多样性、遗产的价值性、审美的自觉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保护意识不强;保护工作乏力,缺乏有效监管体系和手段;保护政策法规不配套;保护资金匮乏和能工巧匠缺乏。

为此,加强福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建议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非遗的合理利用和再创造要符合村民的精神期望和社会心理表达。第二,保护传统村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注重多样性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文化生态性保护、真实性活化性保护。第三,学习借鉴台北故宫多元发展文博的思路和经验,延伸传统村落的知识消费与文化创意,创新具有乡土特色的伴手礼,创新传统文化村落旅游线路和旅游品牌。第四,更加注重传统村落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文化之根和传统之魂。坚持“保护优先、修缮为主、适度开发”原则,遵循价值出发认识古村落遗产保护修缮的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和原样式等“四原”原则。第五,要使保护村落这种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成为村民的文化责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使保护工作更加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拓宽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路子。第六,建立福建民间历史记录档案库和数字化、网络化的传统村落档案库,做好普查、资源筛选和申报工作。第七,捆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以获取中央财政在文物维护、三防、保护展示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加大各级财政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预算,还可运用捐献冠名等多元融资手段。第八,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制定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实行多规合一,统筹兼顾。第九,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努力推进绿色大学建设

郭警修(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助理、研究员)

绿色大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更新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把教育目标真正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深刻阐述生态文明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二是开展绿色教育,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三是开展绿色科技研究,大力培养绿色人才,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改善方面的科学研究,发挥学科优势,推进绿色科技及其产业发展。四是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的领导,根据学校实际,重点在学校资源节约上,特别是做好水、电、能源管理,大力实施校园绿色工程,加强校园环境整治。五是培育校园的绿色文化,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教育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严子杰(省城市经济研究会会长、高级经济师)

生态文化是文化范畴中的高级形态,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生态文化的重要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念。

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一要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定和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规范,促进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形成。二要保护开发利用生态文化资源。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古迹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充分挖掘丝绸文化、茶文化等特色生态文化元素,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三要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低碳生活,鼓励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广泛使用节能型电器、节水型设备,自觉抵制高能耗、高排放产品和过度包装商品,养成节能节水节材的良好习惯,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注重节约、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加快融入海丝建设

刘小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工商管理教研部博士)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有能力、有义务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建议福建依托这样一个具有历史传承影响力的合作平台,弄清国际海洋线合作、面合作乃至体合作的新需求,尽快抓紧研究制定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以便全面、系统地整合和发挥本省海洋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打造海洋强省。

一是加强制度创新和设计,加强对当前海洋经济发展经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出台导向性和引导性的政策,激励资本、市场和社会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由此构成一个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的整体效应。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陆海联动发展。三是以发达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重要支撑。重点围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五大特色优势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海洋特色示范产业园区,加速海洋产业集聚,培育发展领军型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海洋企业。以科技金融创新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瓶颈。四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五是加强海洋科技文化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六是弘扬海洋文化提升软实力。(记者 树红霞)

 

(来源:福建日报   2014-11-10  11  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