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师大外国语学院志愿者服务福州国际雕塑艺术展

发布时间:2015-07-21浏览次数:1302

 

在马尾邂逅艺术

国际雕塑创作营昨日举办市民开放日活动

 

(来源:福州日报  2015-07-17  9  专题)

 市民通过志愿者向雕塑大师了解创作故事。

 

国际雕塑创作营成员与市民合影留念。

 开放日活动吸引许多市民前来欣赏。

 

  记者孙漫柯竞/文俞松/摄实习生林洛羽

  和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一件件以独特视角描绘城市风情的雕塑作品或许更称得上城市的“最佳代言人”。从古韵浓浓的三坊七巷,到幽静清丽的江滨公园,雕塑已经渐渐融入榕城市民的生活,也见证了福州的飞速发展。

  为了让艺术真正发挥展示城市的作用,也为了让市民感受更多美好,由福州市政府、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办,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承办的中国福州国际雕塑艺术展于去年7月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时隔12年我市再度举办同类活动。今年盛夏,雕塑艺术展组委会特意邀请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6位获奖艺术家,漂洋过海齐聚福州,开启40天的现场创作,用一件件雕塑扮靓城市。

  昨日,近40名普通市民来到位于马尾的国际雕塑创作营“神秘营地”,现场观摩雕塑的制作过程,与雕塑大师分享感受,让艺术与生活零距离。

专业人士为创作营点赞

  在西班牙艺术家创作的雕塑《家》旁边,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兴致勃勃地和雕塑家讨论。这位老人名叫葛椿,是市华侨历史协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对艺术文化充满浓厚兴趣的他,一听说有机会能够现场观摩国际雕塑大师创作,第一时间报了名。

  “之前雕塑的小样在城市规划馆展出时我就参观过,这次雕塑家齐聚榕城,为我们带来如此精美的雕塑作品,说明福州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葛椿说,国际雕塑创作营落地马尾,意义特殊。“马尾是中国海军的摇篮,船政文化底蕴丰厚,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选在这里能让外国人更了解福州,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

  “这些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抽象,而我的作品全部是具象的,艺术真是包罗万象。”从事雕塑工作的陈世善老先生擅长佛像和人物肖像雕塑,他说,雕塑创作营这种形式,创作主题、使用材料、加工工艺都非常自由,不受拘束。

  陈老原是省电影机械厂的锻工,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从未间断雕塑的创作。退休后,他便一心一意从事肖像雕塑创作,曾为我市塑造闽王庙中的王审知像,以及西禅寺大雄宝殿佛像西单的四尊金身罗汉像。

  老先生觉得此行收获颇丰,对台湾雕塑家邓善琪的《旋转》尤其着迷,“抽象具象看似南辕北辙,但其实都是靠人的思想形成,可以通过碰撞和交流擦出新的火花”。

摄影爱好者的视觉盛宴

  “真的非常好,非常值得来,如果没有这样的开放日,我们都没办法这样近距离地观察雕塑制作,也没法倾听作者的想法和创意。”摄影爱好者董珍和老伴林先生均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参与开放日活动,除了想了解雕塑制作过程,也为了采集摄影素材。

  “将作品和制作过程拍摄下来,不仅是以艺术创作艺术,还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照片,了解雕塑创作过程。”董珍认为,几乎所有作品都表现了“和谐”之美,雕塑家们将看似截然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相互碰撞、融合、吸收,最终达到和谐状态。

  在创作营现场,一名拿着专业相机的男士颇为引人注意,他说自己的女儿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但没有时间来,他便带着相机把雕塑作品拍下来跟女儿分享。

  平日里就喜欢拍照的叶先生说,以前只能看到成型雕塑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但现场观看雕塑创作的整体过程,感受是不一样的。“从原始的石头,变成粗糙的加工品,最后呈现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真正了解这一创作过程,更能感受到艺术家付出的心血,对作品最后的形态感触更深。”叶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来自台湾的雕塑家李紫晴的作品《升之舞》,“在这样的营地里,感受不同文化的碰撞,着实是一件美事”。

雕塑营“亲友团”来助阵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大三学生林婷婷告诉记者,自己是被在创作营当志愿者的舍友“圈粉”,特意带着姐姐来近距离观看雕塑制作。“能了解这些铜塑、石雕的制作过程,体会国际大师的魅力,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林婷婷说,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艺术鉴赏已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文化建设上,西方国家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她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在建设福州“硬件”的同时,也能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雕塑制作完成后,装饰在福州的大街小巷,很令人期待。”

  在马尾从事园林工程相关工作的邓杰,也是被在创作营工作的同学“拉”来的,本来很不以为然的他在看了雕塑家的创作过程后,连连赞叹。“能亲身体会各种艺术形式的碰撞,实在很幸运!”邓杰说,自己最喜欢津巴布韦的雕塑家ShepherdNdudzo的《齐心协力》这件作品,“像拔河,又像划龙舟,展现团结向上的力量,真的很赞!”相关新闻翻译志愿者也是美丽风景

  在雕塑创作营现场,除了潜心创作的雕塑家和好奇的市民,活跃其中的还有许多来自不同高校的志愿者,他们成为雕塑家和市民及助手间沟通的纽带,也是别样的风景。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陈丹蕾专业是英语笔译,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负责为印度雕塑家ChanderParkash提供翻译。“这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不仅让我丰富了自己的暑期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陈丹蕾说,自己是第一次接触艺术家,也是第一次接触印度人。“第一次和Chander见面时,他很主动地握手,加上灿烂的微笑,真的让我很感动。他也非常敬业和乐于助人,自己的作品完成后,因为朋友受伤,他就帮着朋友继续做雕塑,让我感受到了印度这个国家的友好。”

  郭漫莉是福建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二的学生,作为志愿者的她这几天为雕塑家们担任翻译和向导。“他们都非常友好,很平易近人,也很幽默。以前我对雕塑了解不多,就是觉得好看,没有探究作品背后的含义,这些天和雕塑家在一起交流,觉得很有意思。”

津巴布韦雕塑家Washigton的作品《庆贺》,是郭漫莉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她告诉记者,这件作品是为即将举行的首届全国青运会献礼,Washington说这个婴儿就象征着福州,大家都为这样重要的赛事齐聚福州,送来五湖四海的祝福。“福州这么美丽,很高兴把我的家乡介绍给这些国际友人。”

小贴士

  城市雕塑被喻为城市的灵魂,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2003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以“开拓、发展、腾飞”为主题,来自海内外14个国家和地区的59位雕塑家齐聚福州,精心创作出64件雕塑精品,永久落户于风景如画的闽江公园国际城市雕塑园,成为永不闭幕的艺术展会。

首届雕塑艺术展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省会中心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展示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