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打造福州医改升级版
(来源:福州日报 2021-10-08 04版 理论)
范凡敏 刘国荣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持续推进医药卫生全领域改革,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实施意见》落细落实,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救治和健康服务能力,打造福州医改升级版,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福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健康福州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8.37岁增长到2020年的79.49岁。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这给十四五时期福州市打造医改升级版提供了深刻启发。2021年5月13日,福州市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实施意见》,在医药卫生全领域构建12个体系,实施48项改革任务183条具体措施,为我市加快构建医药卫生体系新格局提供了指引,为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十四五时期,福州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福州医改升级版,全面提升全市医疗救治和健康服务能力。
坚持敢为人先 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有之义。
永泰县地处山区,以前财政收入有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总体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永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努力构建创新、融合、高效的医改推进机制。2017年11月,永泰县以县医院为牵头单位,纵向整合21个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县总医院。2018年9月,在纵向到底的基础上,永泰县又推进横向到边,将县中医院、县精神病防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的临床医疗部分纳入县总医院,成员单位24个。为了提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水平,永泰创新推行172模式,即实行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机构、人员、业务、财务、采购、考核、信息等七统一管理,实施村医薪酬和退休养老两个保障,全面筑牢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永泰县公共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基本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群众满意度逐步提高。
敢为人之所不敢为,用创新实践破题成为近年来福州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缩影。目前,我市125家乡镇卫生院、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100%纳入省、市三甲医院医联体建设,实现医联体在乡镇、街道的全覆盖。聚焦医改突出问题,大胆探索创新,全力推动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全面谋划、系统推进,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形成深化医改的强大合力。十四五时期,福州将结合各地实际,以强基层为重点,以持续创新为动力,全力以赴补短板,完善运行体制机制。
提升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健全分级诊疗保障制度
公共卫生治理的一个基本面是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制度,其重要环节在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上是一种县、乡、村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县域内公共卫生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管理,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公共卫生治理提供鲜活性示范。
福州市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医疗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市在落实强基层要求过程中,推进医疗服务资源下沉,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实现在家门口方便就医,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闽清县东桥镇地处深山,镇卫生院在2017年加入医共体以来,增加了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总医院驻镇医师定期轮岗机制的帮扶后,硬件设施也随之增加,住院病床数从15张发展至50张。各村卫生所以疾病预防为主,通过与高龄群体、慢性病群体、贫困户群体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有效建立起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纽带。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是我市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我市通过县域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群众的就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创新1+1远程联合分级诊疗模式,由全科医生+专科医生通过远程门诊方式,共同为签约患者实施联合诊疗、上下转诊和健康管理,推动医疗资源更好地下沉到基层。
践行共享理念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在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全市医药卫生领域不断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体现在便捷性与经济性。一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向乡村覆盖、向偏远山区和经济困难群众倾斜,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健全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基层就医报销比例,鼓励百姓就近就医。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免费体检、开展健康教育、出院跟踪随访,使群众就近享受到方便、及时、实惠、持续的保健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去年底,福州全方位推进医改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评价机制等3项工作,被列入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共享发展理念在福州强基层的生动实践中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达4.11万张,比2015年增长24.15%,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夯实居民健康就医最后一公里。
发力治未病 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医防融合,重点在防。要推进医改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引导广大群众在还未生病的平时就注重个人保健,防患于未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集成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在公共卫生改革领域,积极构建平急结合、医防融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实现群众少得病,引导居民养成科学健康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习惯,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力争到2025年,我市卫生资源、医疗保障和居民健康水平等指标达到或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21/20211008/20211008_004/news-fzrb-8406-20211008-m-004-004-300.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