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李湖江:陈岱孙一生只做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3-09-08浏览次数:107

陈岱孙:一生只做一件事

(来源:福建日报  2023-09-05  12  理论周刊·文史)

李湖江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19001997年)原名陈总,出生于福建省闽县南台岛螺洲镇店前村(今属福州市仓山区),祖父陈宝璐是清末宣统帝师陈宝琛的二弟。位于螺洲镇店前村陈宝琛故居中的还读楼,如今被专门开辟为陈岱孙纪念馆。

陈岱孙出生在清末民初之交,处于时代交会、社会变革的时期。祖父陈宝璐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对子孙的管教极为严格,在教育方面十分重视。由于这种传统的家族背景,幼年陈岱孙所接受的自然是私塾教育。陈岱孙在《私塾内外——童年学习生活片段》中写道,在他九年半的私塾生涯中经历了三位没有“功名”的私塾老师,教他背诵经典、学做文章。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石卓斋老师,石老师曾赠给陈岱孙一把团扇,并在扇面题《龙门》诗:“本是龙门翊李膺,虬枝得所气休矜。人间饮啄原前定,不露聪明即寿徵。”以此教诫少年陈岱孙不要骄傲自满。传统的私塾教育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如今颇有争议,却给彼时的陈岱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由此打下了良好的中文基础,会做“义”“论”“策”三种文体。

19151916年秋季,陈岱孙插班考入福州鹤龄英华学校三年级。鹤龄英华学校位于仓山乐群路,1881年由福建同安人张鹤龄捐资创建,学校主要建筑包括鹤龄楼、美志楼和礼堂。最初采取八年制学制,1916年改制为“二·四”六年制中学。陈岱孙入学时恰逢改制,之后报名入学“专读生”,因为“专读生”可免修全部中文课程以缩短上学年限,但是要考经义、史论和时事对策,毫无疑问,陈岱孙凭着早年扎实的基础顺利通过了考试,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中学后四年的课程,19182月他从英华学校顺利毕业。

19186月,陈岱孙到上海参加清华的招生入学考试,其间在上海黄浦滩公园门口看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感受到巨大的屈辱,认为是由于国家的积贫积弱才产生了这种情况,于是萌生了富国强民的思想。19206月从清华学校毕业以后,作为公费生到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学习经济学专业。19226月本科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而获颁金钥匙的荣誉。接着他申请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19246月获硕士学位,同年师从卜洛克教授读博,并于19263月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马萨诸塞州地方政府开支和人口密度的关系》,这篇论文的中译本直到1989年才收入《陈岱孙文集》上卷。

博士毕业之后,陈岱孙到英法等欧洲国家游学了九个月,从法国马赛坐船经上海回到了福州,接着就考虑就业的问题。面对经商、从政与教书的选项,陈岱孙毫不犹豫选择接受了清华大学的聘书,从此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他有一句名言:“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

19279月到19377月,陈岱孙在清华度过了充实的教学生涯,从一个刚获得博士文凭的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骨干教师,并挑起了大梁。顾毓琇在《经济泰斗 典范永存》文中提到,上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南迁之前,有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工学院四个学院,文学院院长由冯友兰担任,而理、法、工学院的院长分别由叶企孙、陈岱孙、顾毓琇担任。叶企孙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陈岱孙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顾毓琇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他们先后公费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清华,年龄亦相差无几,被时人称作“三剑客”。顾毓琇是这样评价陈岱孙的:“岱孙一生致力经济教学,培养英才。教化所及,桃李春风。乃国之大师,国之人瑞也。”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清华大学先是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迁往湖南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接着再迁到云南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若从19378月开始南迁算起至19467月,西南联合大学存在了将近九年的时间。这九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战争的硝烟伴随着琅琅读书声,西南联合大学几乎是在绝境之下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蜚声海内外。

陈岱孙在西南联大期间也是卓尔不群的。任继愈在《我钦佩的陈岱孙先生》一文中称赞他“讲课条理清晰,时间掌握准确,为全校第一”。文中提到在西南联大时期给学生上课,陈岱孙总是在上课一两分钟之前站在黑板前面,铃响准时开始上课,讲完结束语的最后一句话,刚好下课铃响。他出口成章,学生只要仔细听讲做好笔记,就是现成的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西南联大时期的学生陈羽纶《万世师表 遗风永存——琐忆岱孙师》一文回忆,那时凡有陈岱孙的课,前面几排往往坐满女同学,因为陈先生不但学识渊博,而且风度翩翩、仪表非凡,穿着很有品位,还叼着一个与福尔摩斯同款的咖啡色烟斗,他的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1943926日,同事朱自清教授题写了《赠岱孙》一诗:“浊世翩翩迥不群,胜流累叶旧知闻。书林贯串东西国,武库供张前后军。冷眼洞穿肠九转,片言深入木三分。闻君最爱长桥戏,笑谑无遮始见君。”该诗对那时陈岱孙的形象作了生动的刻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岱孙曾短期任职于尚处于创办阶段的中央财经学院。筹办这所学校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干部。19538月,陈岱孙调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上世纪50年代上半期至80年代中期,陈岱孙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作为助手之一的胡代光在《缅怀一代宗师陈岱孙教授》文中举了一个例子,说明陈岱孙教授诲人不倦的认真态度,他为一个博士生写的博士论文初稿审阅意见,竟达到近两万字,足见其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身为一代宗师,陈岱孙留下的著述虽然不多,却十分经典。1981年陈岱孙专著《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若干主要学说发展论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2017年商务印书馆又出了纪念版。该书包含了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学说、经济危机学说共四章,是陈岱孙在给北大经济系学生所开设讲座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作为一部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晏智杰评价该书为“一部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专著”。陈岱孙的大部分著述,收录于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岱孙文集》上、下卷。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09/05/content_30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