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陈亦立:武夷山史前文化的挖掘与文旅开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9-08浏览次数:249

武夷山史前文化的挖掘与文旅开发探析

(来源:光明网    2023-09-05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武夷山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座位于福建省中部的山脉,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赞誉,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武夷山史前文化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其挖掘与文旅开发也成为了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人形山是当代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概念,2018年由尹国兴在其著作《白山秘境》中首次提出,指外形轮廓像男女之形的大山,是对古代山川地理遗存一种形态描述。人形山,我国民间也称伟人山、英雄山、睡美人、卧佛山、将军山、睡佛、神女峰、妈妈山、老头山、老婆山等。古代没有“人形山”这个名词,但人形山在很多史籍文献中均有所提及,称之为山川神主、上帝、山川鬼神、天地诸神、神灵、地祇等。人形山承载了远古时期卓越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的形象,是山川望祭的对象,反映了史前时期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知,是人类宇宙观和宗教信仰文化的外在体现。据记载,虞舜时期,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金史·礼志》:“古之名山,咸在祀典。轩皇之世,神灵所奉者七千。虞氏之时,望秩每及于五载。”《通典·礼典八·立尸义》:“自周以前,天地、宗庙、社稷一切享祭,凡皆立尸,秦汉以降,中华则无矣。”由此可知,人形山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地象是中国古代的天文术语,指星宿在大地表面的投影,称“星垂地象”,也是大地表面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和动植物的形象。地象人物有多种表现形式,有多座大山连缀而成的人物形象和单座的人形山(人头山),也有在山坡或山坳里的人物形象,还有承载人物形象的大小山石等。由此可见,人形山是指外形轮廓像人形的大山,是古人巧妙利用地形山势建构或附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形象的山川地理遗存,既是古代山川望祭的对象,也是研究中华文明史和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物质载体。人形山和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皆承载了历史人物和传说人物形象,都是古代山川望祭的对象,也均有文化衍生物,如陪祀、祭坛、神庙、墓葬、聚落、岩画或壁画、古人遗骨、遗迹、遗物等。但两者也有区别,人形山是地象中的一种现象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的是人的形象,可从地面观察,呈线状结构,而地象承载的不仅是人的形象,还可以是动植物的形象,一般呈平面结构,对应星象时需高空俯瞰。

福建是旅游大省,人形山和地象存世数量丰富,人形山和地象人物的考察赏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既可以丰富旅游的历史人文内涵,也会对福建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兼具自然与人文的无穷魅力。“十三五”期间,武夷山市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增速位居福建省前列,自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市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稳步向好,其旅游业日益显示出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首次提出文化遗产概念,2018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报告》中指出,文旅融合对多数国家发展的机遇性作用。当前,世界旅游发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较快,相关政策支持亦较完善,通过吸收他国文旅融合发展经验,我国适时制定了相关政策。国务院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方向,并制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道路。武夷山市也相应制定《武夷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立足武夷山“双世遗”优势,深化文旅融合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对史前文化的旅游开发,国外多采用“遗址公园”模式,通过整合文化空间,着眼于旅游承载力以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其保护利用思路各有侧重。而中国史前文化因具有重瓣花朵式的向心结构,兼有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且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地位,故各地皆基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开发了形式各异的旅游保护开发路径。张克非在对甘肃历史文化研究中指出需重新认识、确定和宣传甘肃历史文化的谱系、类型及序列,构建历史文化网络,以提升游客认识度与景区知名度。惠昭在陕西龙岗寺遗址研究中指出,史前文化的展示需基于充分的研究成果,明确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人形山的文化衍生物,即陪祀、祭坛与壁画等遗址遗迹需要遵守国际保护准则。刘敬华在红山文化的旅游构建中指出,需善用DIY艺术品元素重组及科技造景活现古元素等遗产本体活化路径,使游客在体验多样化形式穿越与观神话传说舞台演绎中雅俗共赏原始性文化。总体而言,当前国内有关人形山和地象遗存等自然景观与史前文化的关系及人形山和地象自身相关旅游保护开发研究则相对较少,国内对史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与实践已成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新兴挑战与机遇。

保护文化遗存与遗址。资源开发,保护先行,世界遗产地作为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需注重文化资源的保存保护。首先,建立专业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对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的遗迹遗存进行全面摸排,分类建立清单和台帐,并以拍摄和收集地面影像资料作为配图进行记录。其次,坚持软硬件保护并举,科学严谨开展遗迹遗存实体保护,防止人为割裂其人文底蕴、保护价值,严防建设性破坏。最后,建立保护机制,加快形成专业人员、政府、社会“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即专业人员探寻适宜保护方式,政府依法执行相关程序,社会各方自觉支持、积极参加保护,形成自上而下的保护约束和自下而上的保护要求的良性互动机制,促成保护成果由全社会共建共享。

 

健全时空规划与布局。基于世界遗产地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现实要求,武夷山政府需找准自身主导作用以实现旅游业改革创新。首先,应将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纳入文旅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并进行新时代全域下适应性修编,围绕其现状基础、形势格局、要求任务、战略布局与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和细化,使其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其次,将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有机融入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武夷山世界级旅游风景区和度假区发展布局中,通过自然景观、空间格局、文化基因与旅游业态的相互配合使史前文化登高借势,一体推进武夷山旅游品质提升。最后,通过政策规划与布局架构的协作配合与相互作用,为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在武夷山地区横向协同纵向穿透的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旅游模式与产品。面对现代旅游审美的回归与品位的提升、游客总量持续增长、游客类型多元化以及遗产地旅游个体间差异不断加大等原因,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正面临巨大挑战。故此,应以活化利用武夷山地区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为重点,按照“看点变景点、看点变卖点”的思路,把握“策划文旅项目、打造文旅产品”两个重点,围绕可游、可玩、可观、可学、可养、可品等目标,精准把握供给侧和需求侧,通过打造主题旅游(研学)线路、建设休闲养生基地、策划品牌文化活动、出版文献丛书和研究书籍、研发优秀文创产品等途径实现史前文化遗址遗存的物化呈现,并有效转换为契合现代市场需求的高价值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内容、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武夷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如开展深度文化游,将史前文化与闽越文化、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相结合,按照不同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倾向,成链条地串联起可游、可学、可看的系列研学线路并打造文化深度游的精品之旅,让文化变产品,形成经济效益。结合“清新福建”旅游品牌,依托彭祖文化,融合传统中医养生内涵,以林养、茶养、水养、药养、神养、食养为主,开发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推进彭祖养生文化园项目建设和国际健康小镇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养生旅游目的地。通过不断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塑造出更加有吸引力的多元化体验情景。

活化资源包装与传播。文化遗产资源“活化”既有利于其价值与特色的发挥,也有利于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首先,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把人形山和地象、武夷山史前文化纳入研究范畴,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阐释“祝融八姓”文化、彭祖文化、大脚印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其次,在尊重科学和历史的基础上,顺应当代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理解方式,运用现代表达方式为人形山和地象及其史前文化设计通俗易懂的故事及幽默有趣、浅显易懂的解说词并在各大旅游景点推广使用。再次,发挥数字科技优势,依托宇宙(武夷山)旅游星链计划,通过史前文化及其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展示和自然遗产科普教育,更好体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最后,创新媒介传播方式,借助大众媒体与社交媒体,联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扩大宣传范围。即推动史前文化旅游资源走向信息化、时尚化、商业化、普及化,通过持久的创新活化以提升知名度并发挥其旅游效益。

创建全域试点与推广。试点作为适应内外部复杂环境以推动规划创新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践行效率、合法性与行动者三方的逻辑效益。首先,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开”原则,在当前较为成熟的玉女峰和大王峰,融入大脚印文化,展示其史前文化内涵。其次,在现有景点外,以女嬇、陆终、彭祖、钱武、钱夷五处人形山和地象为试点,找寻最佳观测点并将其打造固化为新景观点,为全域景观的稳步创建提供保障。最后,通过人形山和地象与史前文化的深度联系,推动其在武夷山景区的全域复兴,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转变,以全域旅游促进该地自发性、集群化、联动式发展,最终实现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亦立,本文系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人形山和地象视角下武夷山历史人文内涵再诠释——武夷山史前文化挖掘与文旅开发》[编号:cxxl-2023269]研究成果。

 

https://reader.gmw.cn/2023-09/05/content_36811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