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助学蔚然成风 学子上进梦想开花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助学·筑梦·铸人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6-07 07版 职业教育)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寒门学子求学立业之路往往窘迫羞涩、坎坷艰辛。多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扎实开展助学·筑梦·铸人工作,让莘莘学子沐浴大爱,放飞梦想,圆梦青春。
文学院201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张心怡,便是梦想开花的学子之一。张心怡家境贫困,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学四年,她勤学笃行,成绩优异,不少作品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和刊载。在获得2016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后,她参加了3所“985高校”的面试,均被录取,最后选择在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创意写作专业继续圆梦。福建师范大学创业导师、福建新思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平偶然看到她的作品并了解了她的事迹,决定资助她研究生阶段的全部学费。
张心怡的幸运与成长并非偶然。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奖、助、贷、勤、免”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基础上,整合校友资源,汇聚八方力量,积极拓宽困难学子的帮扶渠道,助力青年学子梦想开花。据统计,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现有贫困本科生399人,占学生总数的30%。多年来,文学院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理念,让寒门学子在学院的温暖关怀下自立自强。学院党委李建华书记说:“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大背景下,文学院正朝着‘一流文科’的目标砥砺前行,这一伟大愿景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爱心人士的善行义举,必将激励着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激励着青年学子刻苦学习、成长成才。”
尊师助学 重教兴教
运程发轫归黉舍,博施济众哺长安。文学院历届校友一直以来心系母校发展,关心青年学子成长。2007年,文学院广大校友应邀返回母校共襄百年华诞盛举,慷慨捐资,兴教助学,成立了“文学院校友尊师助学基金”。基金成立之初主要由“福建师大文学院校友尊师助学基金”“福建师大文学院79级校友助学基金”“福建师大文学院林勤文学创作与研究奖励基金”“伯乐奖”“福建师大文学院福平教育基金”“福建师大文学院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助学基金”“福建师大高凉福尊师助学基金”六项基金组成。汇集基金总额人民币近200万元,用于资助文学院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奖励文学创作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师生,每年颁发一次。
闽水悠悠,续存博爱。2011年,79级校友郭福平再次捐资设立“福建师大文学院福平诗歌创作与研究奖励基金”,87级校友捐资设立“福建师大文学院87级校友助学基金”,88级校友林勤专门设立“伯乐奖”。2012年,吴金炎先生再次代表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向母校捐赠人民币10万元,加大对寒门学子资助力度。2014年,2001级校友程诗鸿捐赠10万元设立“为公通才创业奖学金”。今年,94级校友也踊跃捐资助学设立“福建师大文学院94级校友助学金”。“文学院校友尊师助学基金”的资助范围从帮扶困难学子延伸到学业奖励、创业资助等诸多方面。
……
广大校友和社会力量的善行堪称是百年学府文明风尚的灿烂书写,是绵延不绝助人育人的一个缩影。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文顶教授说:“尊师重教、兴教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福建师大文学院历届校友一直保持着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校友们的义行善举,是对尊师重教、乐善好施传统美德的生动诠释,是有志之士支持教育事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典范”。
文学筑梦 文以化人
“以文育人,文以化人”一直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育人传统。林勤文学创作与研究奖、伯乐奖、福平诗歌创作与研究奖等奖项的相继设置,为文学院以“繁荣校园文艺”为核心、以文学创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文艺创作能力为目标的育人工作平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了学生文艺创新实践集群化体系的形成,从而在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平台和更集中的优势中打造具有中文特色的文化品牌。
郑家建院长说:“文学创作作为文学院传统品牌,不仅不能忘也不能丢,还必须全力以赴把它办好,要让它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品牌,成为学生能力提升极好的检验平台。”
甲子经笥,历久弥新。创办于1958年的《闽江》,是福建师范大学创刊时间最久、由文学院学生自发创办的文学刊物之一,集文学性、思想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于一身,在福建素有“北有师大《闽江》,南有厦大《鼓浪》”的美誉。58年来,《闽江》始终依托学生社团“闽江文学社”,以“我们的,原创的”为特色,坚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坚持精品原创,坚持定期出刊。2012年,文学院把各期《闽江》结集重刊出版,取名《沙漏无言》,作为105周年校庆献礼赠送给各界人士、有关校友,让《闽江》精神流传深远。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如是说:“《闽江》至今仍在坚持出版,这种现象且不说在福建地区,即时是扩大到全国范围,恐怕也是不多见的。究其原因,除了学院一贯的支持外,一代代青年学子们的文学梦想,更是形成了一种持久的内在推动力”,因为《闽江》“为学生构筑一个砥砺写作技巧、建立表达自信的话语平台”。
青春付梓,赓续文脉。从2009年起,文学院坚持每年开展文学创作大赛,每年评出林勤文学创作与研究奖、福平诗歌奖、伯乐奖,予以结集出版和颁奖。目前已连续出版了《沉默的歌唱》《时间的剪刀》《云起在他乡》《青春的纪程》《逐梦的流觞》《震颤的琴弦》等六部文集,文学创作大赛俨然成为文学院的一种品牌、一张名片。2014年底,文学院在福建省率先发起散文行动,选取156篇优秀作品由林勤文学创作与研究奖励资金资助结集出版了《苔》《看见自己》两部文集。
两岸榕缘,万卷书香。为了拓宽学生文学创作的影响,为两岸青年文学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文学院把近五年文学创作大奖赛优秀文学作品,以《镜子的背面》为书名在台湾结集出版,作品集全部用于和台湾地区高中学校及大学中文系的交流。文学院还与台湾《国文天地》杂志共同策划了“两岸学术与文学创作专栏”,自2015年起定期刊载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创作大奖赛优秀文学作品,获得读者好评,至今已连刊9期72篇。文学创作大赛评委余岱宗教授说:“这些获奖作品,结集成书,其意义超过了获奖本身。我想,将来的人写‘大学史’,不见得都只是学术史或行政史,而是很有可能出现‘学生史’。那么,这本集子,就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档案而获得历史价值。”
文学创作基金的设立,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文学创作增添了动力,造就了如今文学院文学筑梦、文以化人的生机勃勃场面。文学创作与交流的繁荣,让校园文化建设变得更有内涵、更见实效、更显厚重。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荣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学院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星空铸人 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星空助学金”的成立助燃了文学院学子创作创意创造的梦想,让学生在求知探索的旅途中激情飞扬。
“福建师范大学星空助学金”是由开明慈善基金会福建星空专项基金会、福建新思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建师范大学三方友好设立的基金项目,捐赠总金额200万元,捐助年限共10年,每年20万元,用于资助文学院全日制本、硕阶段的100名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捐资人之一福建新思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东平在“福建师范大学星空助学金”启动暨颁发仪式上情真意切地说:“星空,就是希望把所有点点滴滴的力量汇集到像宇宙苍穹的星空里。星空是一个爱的传递平台,我们每个人的创业、每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爱传递的过程。”
信风致远,擘画梦想。文学院2014级研究生王宝敏是文学院众多的创业青年代表之一,她于2014年成立福州拉丁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曾获福建省大学生创业多次资助,是福建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之星”获得者,并入驻福建省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同时她也是“福建师大文学院创业奖学金”获得者,她说:“创业奖学金,对于我们创业青年正是暖炭之于雪中行人,是甘泉之于枯河。”
群策聚力,韬略维新。文学院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培养,积极打造“文艺工作坊”,组建星空创意创业工作室、创作工作室和戏剧工作室,为优秀文化创意项目提供专项资金,开展文学院创意设计大赛,积极鼓励学生在文化的发展传承中会创作、能创造、有创新、出精品。2014年9月,文学院在省内率先推出由学生自主设计的Q版招生手册,被赞为“史上最萌招生宣传”之一,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学生潘茸绒的文化创意事迹曾被《中国青年报》大篇幅报道,其原创漫画《小葵寻徽记》和《团歌奇遇记》得到团组织和央视的大力推广。文学院师生团队连续获得第十三届和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近1年来,文学院就有12人创业,已注册7家公司。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受“文学院校友尊师助学基金”资助、奖励的学生共有434人,其中考上公务员的有59人、教师218人,自主创业15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内欠发达地区或者海外教书志愿者39人,企事业单位94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信自强,乐观向上,奋发有为,成为传播学院扶贫济困育人“好故事” “好声音”的青春使者。(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606/07/content_45767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