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黄黎星:明净肃穆 秋成悦和:秋分节气的文化蕴涵

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103

【历法节气与哲学文化•“秋分”特稿】

明净肃穆 秋成悦和:秋分节气的文化蕴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3-09-20

黄黎星

【编者按】癸卯年第十六个节气“秋分”,于202392314:49交节。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推送专稿,阐释历法、易学、哲思相交融的意涵,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黄黎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周易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委员,“河洛文化与民族复兴”国际研究院学术委员。其易学研究遵循“从源溯流”、“强干弱枝”、“贯通经传”、“象理兼融”、“博取择善”等研易原则,立足治经传统,精心研读古注,又注重融汇新知,研究领域涉及易学本体、易学史、易学与中国哲学、易学与文艺美学、易学与古代乐律学及古代天文历法数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先秦易筮研究》《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等著作多部。

秋季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节气——秋分,于2023923日(农历癸卯年八月初九)14:49到来。秋分的天文轨迹节点,是太阳达黄经180°,传统历书标注为斗指“酉”(正西)方。 

(秋分节气 图)

秋分,列二十四节气第十六,属于八月的中气,必在其“应在”月份内,这是从西汉时期《太初历》开始即沿用的制历规则,即:“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汉书•律历志》)立秋属于“启闭”,为节气,今年(2023,癸卯)有闰二月,所以就“提早”在未月(农历六月廿二)就已来临;秋分属于“分至”,为中气,必定在八月(酉月)。

秋分是古代天文历法中最早被测定的“二至”“二分”四个节气点之一。《后汉书•律历志》总结说:“二至之中,道齐景正,春秋分焉。”圭表测影法,春分和秋分太阳出没于正东西,日中时刻表影居中,两者同样是建构太阳黄道周天运动(“视运动”)历法年的重要标记点。 

(土圭测表图,清《钦定书经图说》 图)

现代天文学明晰解释说: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地球赤道,因此,南北半球都处于昼夜等长(均分)时节。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南半球则相反),直至冬至日达昼短夜长之极。

古代天文历法的解释,如元代学者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则说:“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就是说,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注:这是用平气法计算)。“阴生于午,终于子,至酉而中分,故秋为阴中,而仲月之节为秋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这是用天地间阴阳二气的原理来解释。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就曾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由阴阳适中的观念引申,则有度量均衡、合宜的意义。《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这些可推行到贸易、商旅等便民事的举措和效果。

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具有恒常、准确、有序、循环的特点。在《周易》经典中,常见关于“四时”的论述,如:“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天地革而四时成”、“天地节而四时成”、“变通配四时”、“变通莫大乎四时”等等。“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时序的变化。天地自然中,最能体现变化之状态及变化之时间因素者,就是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组合而形成生命的周期,先民由此积累了相应的自然观,并进而发展了相关的文化,并蕴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就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秋,是四季运行到第三阶段,因收获而欣悦,以和悦呈气象。《周易尚氏学》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释利义。于时配秋,日始于离,终于坎,以成昼夜,积昼夜以成四时。六位者六爻,爻各有时。时而至秋,万物成熟,故曰时成。秋也,万物皆成象而就。”

易学的“卦气”说,将秋分节气作为进入《兑》卦的标志性节点。《兑》卦卦辞非常简明:“兑:亨,利贞。”即言《兑》卦象征欣悦,亨通,利于守持正固。《兑》卦的《彖传》说:“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兑》卦的九二、九五阳刚居中,六三、上六柔顺处外,能使物情欣悦而利于守持正固,顺于天道又应合人情。更具体地说,秋分节气,是《兑》卦初九爻配值。初九爻辞曰:“和兑,吉。”《小象传》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王弼《周易注》说:“居兑之初,应不在一,无所党系,和兑之谓也。说不在谄,履斯而行,未有见疑之者,吉其宜矣。”说明初九爻以阳居下,与九四无应,是不系应于一爻,有广泛和悦待人之象;而且刚健为质,行为不偏,众人不疑,所以得“吉”。卦象卦辞上说,秋季是兑悦而和,卦象卦辞上说,秋分是明净肃穆。

 

(四正卦轮值二十四节气图)

 

(《周易》第五十八卦:《兑》卦 图)

(秋分三候  图)

秋分三候,一候为“雷始收声”,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说是:“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雷乃发声”是二月中气春分的第二候,秋分的“雷始收声”与之遥相对应。二候为“蛰虫坏户”,“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以六十卦与七十二候的值配关系论,黄宗羲《周易象数论》的解说是:一候公卦《贲》,“(秋分)坤为文,阴升阳降,故文见而贲”;二候辟卦《观》,“阳养其根,阴成其形,物皆可观”;三候侯卦《归妹》(内卦),“阳在下,故曰归”。 

(卦气七十二候 图)

与春分节气时的云行雨施、欣欣向荣相对比,秋分时节的澄空明净、天高气爽别有韵致。古往今来,借秋抒情的清雅的诗句,也倍受喜爱与传诵。如“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唐代诗人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也显得清雅别致。

关于“秋分”节气与“中秋节”,我略作解说。秋分作为节气,依据太阳黄道运行节点而定(属于“阳历”系统),与月相朔望变化周期(属于“阴历”系统)并无对应关系;现行的“中秋节”固定于农历八月十五,定然为月圆的“望”日。按照制历传统,“秋分”必在八月,因此,秋分节气与中秋节相对临近,两者或前或后。有时,也会出现在同一天,例如,1980923日,秋分交节时刻是凌晨508分,这一天恰逢农历庚申年八月十五。另外,传统历法若恰遇八月置闰,就有“正”与“闰”两个“中秋节”,例如,1995年(乙亥年),就出现了闰八月。

https://www.cssn.cn/zx/zx_rdkx/202309/t20230920_56869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