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排精神育人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
(来源:光明网 2023-09-25)
周杰 许文鑫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排精神无疑是中国体育一面极具魅力与活力的旗帜,也是中华民族锐意进取、昂扬前行的精神象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普适性和教育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课题,把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及内容,不断强化育人深度、广度和效度,打造高水平女排精神育人体系,全面提升体育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
以价值体系涵养女排精神的育人深度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及价值观。“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的时代表征。构建女排精神育人体系,要深刻把握其内涵要义,将之转化为彰显高校体育特色、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全面增强育人深度。
坚持祖国至上,厚植师生爱国情怀。“祖国至上”是女排打不死、冲不倒、压不垮的最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女排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灵魂所在,激励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坚持祖国至上,要大力挖掘女排精神中炽热的爱国主义元素,开展多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祖国培养意识,时刻铭记祖国在我心中,坚定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价值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勇担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责任,让青春在为国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坚持团结协作,增强师生集体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协作是女排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也是女排精神绚烂的生命底色。女排运动作为集体项目,十分讲究信任配合、错位补位、共同胜利。女排自建队以来,始终强调为集体荣誉拼搏奋斗,释放出强大合力。坚持团结协作,要广泛汇聚女排精神中“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集体格局,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运动员始终将国家荣誉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集体共识,形成相互信任、齐心协力的集体意志,培养“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的集体担当,增强集体主义价值认同与情感归属。
坚持顽强拼搏,激扬师生奋斗风貌。顽强拼搏是女排精神的精髓,也是竞技体育的本质所在。一路走来,中国女排有成功登顶的光辉荣耀,也有跌入谷底的迷惘彷徨。但她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低谷蓄势、逆境崛起,展现出迷人的奋斗风采。坚持顽强拼搏,要生动书写女排精神中逆境不放弃、挫折勇奋起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在竞技体育和逐梦人生的赛场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愈挫愈勇的奋斗意志、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发扬女排一分一分咬住的干劲、一球一球死磕的钻劲、一场一场硬拼的闯劲,让奋斗的姿态永远在线、永不掉线。
坚持永不言败,砥砺师生坚韧品质。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的特有风骨。郎平曾说,“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哪怕我输给你,我也要把我的水平打出来,永远不放弃”。坚持永不言败,要深刻体味女排精神中永不服输、誓不言败的职业品格,引导学生以“三不怕”“五过硬”“三从一大”的严格训练筑牢坚韧的底气,以“不退缩、不抱怨、有理想、有行动”的赛场信念磨炼坚韧的志气,以“不抛弃、不放弃、拖不垮、打不倒”的冠军心态强壮坚韧的骨气,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挡道不回头、遭遇挫折不灰心,不断提升攻坚克难的血性担当,在接续奋斗中交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答卷。
以资源体系拓宽女排精神的育人广度
资源是女排精神育人的“活教材”,见证着女排蜕变的非凡历程,诠释着女排筚路蓝缕、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构建女排精神育人体系,要高度重视各类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打造时空交织、人物交汇的资源体系,彰显女排精神育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系统梳理历史宝贵资源。以时间为线索,构建不同时期女排精神资源的成长谱系,坚定育人的历史自信。通过梳理女排发展历程,系统研究女排起步、崛起、巅峰、低谷、复兴等阶段资源,深入挖掘1951年新中国第一批女排运动员诞生、1954年加入国际排球联合会、1956年首次涉足世界排球锦标赛,到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2016年圆梦里约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等高光时期资源的传承发扬,准确把握女排精神诞生的前世今生和伟大成就。
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以空间为线索,深入挖掘女排精神在地方的孕育与实践资源,彰显育人的区域自信。调研收集女排在地方训练的历史资料,重点挖掘被誉为女排“娘家”的福建漳州、“排球之家”的湖南郴州、“女排主场”的浙江宁波北仑三大训练基地的建设轨迹、动人事迹、成绩荣誉等资源,打造地方样本。深入了解各地中国排球博物馆、女排精神展示馆和科普基地等,研究地方传承创新女排精神的方式特点、成果成效,充分展示育人的区域价值。广泛搜集各地官方或民间女排研究机构、学术社团开展的女排精神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资源,了解研究进展,充实理论支撑。
选好用好社会励志资源。以人物为线索,传承创新女排精神励志基因。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证等,采撷不同时期、不同位置女排台前幕后的先进事迹,汇聚形成女排精神育人体系的精品资源库;建立完善女排教练、主攻、副攻、接应、二传、自由人等不同位置的励志资源子库,讲好执教故事,讲好“猎豹”冯坤、“重炮手”王一梅、“MVP收割器”朱婷等队员赛场拼杀故事。加快资源数字化转型,通过纪录片、电视节目、网络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女排励志案例,增强广大师生对女排精神的情感认知与认同。
以教学体系彰显女排精神的育人效度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是彰显育人质量和成效的重要途径。将女排精神的育人之“盐”有机融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水”,不能大水漫灌、粗放经营,需要建立一套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体现学科专业特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照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区域体育文化特点和学科专业实际,将塑造学生爱国、团结、奋斗、坚韧等品质作为核心能力纳入体育学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形成可操作、可评价的能力指标点,反向指导课程体系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平台资源配置、教学方式改革等,建立能力达成度评价机制和校内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机制,确保育人体系落地落实。
深化教学内容。对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趋势,加快充实专业课程资源,在体育学各专业中探索构建爱国、团结、奋斗、坚韧四大课程群,开出女排精神通识课、专业课或实践课,争创一流课程。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讲义和教辅资料,建设集视频、课件、习题、案例、作品等于一体的女排精神教学资源库。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女排精神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培育打造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案例、教师、团队。
优化教学模式。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推进女排精神各类数字化资源建设。运用“人工智能+体育”平台,深化探究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改革,推进“菜单式”“模块化”课程学习模式,努力创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订学习规划、自主安排学习进度的个性化环境。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开展女排精神“课堂革命”,探索“讲授—体验—训练—研究—竞赛”“五位一体”教法改革,抓实线上线下第一课堂、激活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巧用网络平台第三课堂,通过课前预热、课中加热、课后保温等形式,打造极具女排精神育人特点的“高热课堂”,持续提升教学效度。
周杰系福建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
许文鑫系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TY017)研究成果
https://share.gmw.cn/sports/2023-09/25/content_36856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