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向山要宝 油茶教授种下“摇钱树”

发布时间:2020-07-02浏览次数:495

向山要宝 油茶教授种下“摇钱树”

(来源:科技日报   2020-07-02  01版)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俞芳芳 李玉莲 

“现在干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抵得上过去一年!”卢伯灼用手比划,加重下语气。

629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刚刚脱贫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村民卢伯灼难掩喜悦之情,“哪敢想都55岁了,还能成为油茶种植基地的专职技术员实现脱贫,这多亏了卢老师!”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榕工作还不到一个星期,就到永泰县调研,研究如何脱贫。当时,习近平同志要求,“要向山要宝‘唱山歌’,大力发展油茶、李果、青梅等产业”。

“一粒茶油果,一个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在共产党员、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师范大学卢玉栋副教授及其团队践行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卢伯灼们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卢玉栋黑黝黝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把平凡的岗位和祖国的梦想相结合,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怀着初心,把建档贫困户培养成专职技术员

“最近油茶树上发现了一些虫卵,需要用除虫剂吗?”电话那头的卢伯灼显得有些焦急。

“那是天牛的卵,不要打杀虫剂,只要将枝条剪掉焚烧即可。”卢玉栋的话让他吃下“定心丸”。

多年来,为了照顾长期卧床的母亲,卢伯灼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年收入仅4000多元。“特别是2013年,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毁了家中的房屋,如同雪上加霜,感觉生活没了奔头。”说起往事,卢伯灼眼圈不由得红了。

作为国家级生态县,永泰县拥有优质的气候环境,一直有种植油茶的传统。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山地抛荒,无人打理。

2014年,卢玉栋作为科特派回到家乡永泰县,看着乡亲们为贫困问题所困扰,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怀着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他们尽快学习油茶种植技术,获得更多收入、摆脱贫困。

“油茶浑身都是宝。”卢玉栋说,作为中国特有的纯天然高级油料,油茶树投入成本低,种植收益达上百年,可长期带动农民致富。

在卢玉栋的指导下,卢伯灼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油茶种植、修剪、施肥等新技术,将家中抛荒的80棵油茶树重新修整,并被聘为胜华企业油茶基地的管护员。

如今,卢伯灼家中的油茶一年可收入约2万元,加上管护员一年3万元的工资,实现了脱贫。

“榨干吃净”,为产业扶贫持续注入新动力

油茶籽用来榨油,茶油可加工成精油、面膜等化妆品;榨油过程中的副产物可提取茶皂素,开发洗衣液、沐浴露等产品;油茶籽壳用来生产活性炭等……把一粒茶油果“榨干吃净”,这是卢玉栋和团队多年的智慧结晶。

之前,由于永泰油茶多为农户分散种植、经营,存在着良种推广少、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

为此,卢玉栋团队与当地企业、合作社对接,在企业成立了专家工作站,攻克油茶综合循环利用技术、茶油提取技术,将单一的茶油生产开发成为拥有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附加值提高了3倍以上;为种植户开设专题培训20多场,引导他们建设油茶育苗基地,形成油茶全产业循环生态经济链。

2019年,卢老师帮忙对接胜华企业免费为贫困村民提供4.2万余株油茶苗,并将茶果按保底价收购,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卢伯灼说。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同安镇西安村贫困户吴炎柄进入胜华企业,负责毛油提取生产线管理,年收入从1.3万元增加到4.8万元。卢宝玉、卢应强、卢青松等贫困户,也纷纷加入种植队伍,实现脱贫。

如今,永泰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增加到14万亩,并带动了周边县市近2000户农户种植油茶,每年贫困户户均收入达2.4万元以上。

“卢玉栋是福州市1000多名科特派的优秀代表,他们走到了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脱贫解困,指导农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拓展,生动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福州市科技局局长任义文表示,福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深化科特派制度,积极探索科特派服务新模式,加大力度扶持一批科特派项目,推动科特派制度在全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7/02/content_44790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