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管鲍之交”如何写更有“感点”

发布时间:2020-07-12浏览次数:758

“管鲍之交”如何写更有“感点”

高考作文去年题材为演讲稿,今年为发言稿,海都邀请名师解析;

孙绍振:继续点赞;黄黎晗:略感遗憾;陈原:创新鲜明

(来源:海峡都市报   2020-07-08   A01  今日关注)

 

N海都记者 宋晖 张芬 陈婷 实习生 邵许

昨日,高考首日,到中午时分,作文试题便“霸屏”了——材料题:“管鲍之交”“不计个人得失”“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要求发言稿。连的士司机师傅都能对这样的作文点评几句,“公子小白我知道!”

昨日,海都报邀请了教育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省作协副主席、小说家黄黎晗,以及福州第三中学语文教师、福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原,组成了“点评男团”,为读者解读今年的高考作文。84岁的孙绍振老师说:“我去年对高考的‘演讲稿’点过赞,我要继续为今年的‘发言稿’点赞!口头语言的培养大家都应重视了!”而黄黎晗则认为,“答题不难,但出彩难!”陈原则建议,明年的考生要大量阅读,多看《人民日报》等。

教育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福建师大博导孙绍振:

要盘活自己内心的储存

看到作文试题,孙老师的第一感想是:非常正能量——与传统文化结合紧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下社会也可做很好结合,那就是注重人才,应该点赞!

素材要变成活的思想

“这是个非常正能量的作文题,材料出自历史典故,大家都很熟悉,有个成语‘管鲍之交’,说的就是管仲和鲍叔之间的友谊。我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内涵丰富,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有传统文化优秀价值观。”孙老师认为,试题好,但还得看考生们如何发挥!

最容易写的就是“鲍叔推荐管仲”,“你可以歌颂他大公无私,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推荐了自己的对手——这样的精神值得赞扬。但你是来高考的,是来竞争的,你想到这个层面,可能别人也都想到了。所以这么立意一下子就没了优势,没了过人之处。”

那么往深里可以怎么写呢?孙老师说,你可以正面歌颂鲍叔的无私、心胸广阔,同时,为何难能可贵呢?得考生发议论。“与管鲍差不多时代的还有一对人物——孙膑和庞涓,他俩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到了魏国受重用,庞涓就怕孙膑的才华显露出来,压过了他,他想了个办法,把孙膑请来,伤害了他——这样用反面例子,内容就丰富起来了。”

孙老师称,学会盘活知识、材料储备是考生应具备的能力,“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和素材很多,比如王安石与苏东坡,面对改革他们各有各的观点,但俩人又互相尊重,王安石推荐过苏轼,但当苏轼出事时,王安石是力挺他的;还有萧何与韩信,也是正面例子,如果不珍惜人才,韩信就跑走了,月下追回了韩信,结果把项羽打败了……”老师们在备考时,都会要求学生背名人名言,甚至很多故事,但到了考场,“考生还要将这些素材盘活,为你的主题服务,死的材料变成活的思想,根据主题,形成观点,让它们为你的作文服务。”

口语交流越来越受重视

去年福建高考作文的题材是“演讲稿”,今年则是“发言稿”,那么题材上有何讲究呢?

孙老师介绍说,从去年的“演讲稿”看,很多考生只是加了“各位老师、同学好”,后面加个“谢谢大家”,但其实要得高分就得心里有“发言的对象”,可以口语化、增强交流互动,这并不是简单的事。

孙老师举了他做讲座的一个例子:“有一次我讲诸葛亮,开场白怎么调动氛围?‘今天非常荣幸,来了这么多人,我很受鼓舞,但想一想,其实不一定对我感兴趣,而是对诸葛亮感兴趣。’这么一说,观众就笑了,那我继续说,‘当然,对我感兴趣也是可以的。’(又笑了)‘我们刚进来,那位漂亮的姑娘问了我两次:孙老师,你是站着讲还是坐着讲?我一看那后面站着那么多人,那我站着吧,但后来又一想,还是坐着吧,为什么?因为这是诸葛亮的标准形象,就差一把扇了!’(大家哄堂大笑)这样把大家调动起来了。你得幽默,得互动,得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是口语交流的关键。”

孙老师说,“演讲或发言在中国并不受重视,在西方中学和大学都有演讲课。现在我们开始重视,在高考作文中也不断出现这样的题材,是件好事!”

福州三中语文教师、福州市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陈原:

应大量阅读,多看报刊等

与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相比,今年跳出了时代语境的命题范围,具有鲜明的创新性与突出的“防套性”。

陈原认为,站在高考作文的立意上,如果仅谈其中一位的形象特点和人性光辉,则显得狭隘。考生应看到三位人物身上因交辉而散发的光芒,比如齐桓公和鲍叔,这两个人身上都折射出对“义与利”的辩证思考,可从“个人与国家”“知己与识人”“为人与为己”等角度加以阐发;也可以考虑到齐桓公、管仲与鲍叔“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体现“和合”的价值追求。由此,这三者之间谁的意义更有价值,便可以有区别又有联系地进行分析。

另外,可以看到作文的语境是“班级读书会”,所以发言稿应有明确的“感点”,即能阐发出“管鲍之交”的故事中哪个人物、什么品质或行为让自己有所感,同时,要注意“感点”是否合理、明确,是否立足时代有所创造。听众主要是班级的同学,因此,同龄人的对话应注重平等交流的态度,或回应青春困惑,或指点人生道路等,甚至可以对当下存在的过于注重个人价值、集体意识淡漠等价值观进行引导。考生要在三人中挑选一人,谈其给自己的感受,并说明“最深”的缘由。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引导广大考生思考包容、感恩、公心、谦虚、牺牲等价值,这道题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最后,陈原老师给明年即将参加“新高考”的考生们建议,要大量阅读,不局限于刷阅读理解题,应该多看《人民日报》《三联生活周刊》,这些都是非常有利于学习语文的优质材料。

省作协副主席、小说家黄黎晗:

如果我选,我写管仲

黄黎晗认为,和以往的高考作文题相比,今年的题目相对比较容易入手,但总体看还是略有局限,“因为无论是鲍叔还是管仲、齐桓公,人设基本确定,给考生的发挥空间其实挺有限。因为故事的暗示性太强,人物的特点太明显,思辨性不够,考生很难进行深层次的描写。基本分数不会丢,但是很难写出彩。”

作为一个喜欢脑洞大开、接触过不少历史题材的作家,黄黎晗面对今年高考作文的题目也挺“头疼”。“要翻新、要颠覆传统很难,即便是我来写,也很难写出彩,题目核心一目了然,就像戴着镣铐跳舞。”相对齐桓公和鲍叔,黄黎晗会选择写管仲:“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表面意思是管仲这个人非常有才华、足智多谋,但隐藏了一个历史背景,自古以来文人间都崇尚中庸之道,以含蓄、谦逊为主要风气,知识分子们都比较谦虚。但是管仲不同,别人推荐了他,他就去了。假设齐桓公是我们现代的董事长,鲍叔是他的职业经理人,管仲觉得‘我行、我能、我上’,这点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比较少有的特质。”

黄黎晗也寻找过古代文人中当仁不让的例子,发现很少,文人含蓄推辞的例子倒是很多,譬如诸葛亮三顾茅庐,“如果我来写管仲,会突出他的舍我其谁,我特别喜欢管仲这点——干脆、极具当代精神的性格。”

http://www.hxdsbnews.com/epaper/2020-07/08/content_506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