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发布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1-11-12)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诗瑶
11月10日上午,“2021年福建省河湖健康评估蓝皮书发布会暨健康河湖、幸福对话跨界交流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会上发布了2021年福建河湖健康评估的最新结论:福建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179条河流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分为78.6分,大于60分的河流占100%,健康河流占比91.1%。
当天,由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苏玉萍教授发布“2021年福建省河流健康蓝皮书”,介绍福建河流概况、评估范围、评估指标、评估方法、179条河流和42座重要湖库的评估结果。根据《蓝皮书》结果显示,福建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179条河流健康综合指数平均分为78.6分,大于60分的河流占100%。其中,非常健康的河流有28条,比2020年增加了6条;健康河流有163条,占91.1%;4条亚健康的河流经过一年多综合整治,健康状况明显提升;42座大型水库健康状态优良的有41座,占97.6%。
总体表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河岸带保护、水质状况维持得好,供水水量保障程度、防洪达标率、公众满意度比较高:与2020年相比,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在河流纵向连通性、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待持续改善。
福建省42座水库总体表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库岸带保护、下泄生态基流满足程度、供水和防洪状态好,水质方面有待提升,但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
《蓝皮书》指出,福建省河流总磷浓度和溶解氧浓度这两个指标超标频次相对比较高。其中,溶解氧浓度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闽江流域福州、南平、三明和宁德等地区,总磷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福州、宁德、莆田、泉州等地区。
苏玉萍告诉记者,相较于往年,今年评估以“公民科学家项目”吸纳了福建省各地市公众参与水库的调研及水样的采集和问卷调查,将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探索构建基于地区分布特征的浮游植物和营养状态的基准值,深化生物多样性指标的评估;新增了21座县级水源地水库的健康评估,重视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协同评估,以及县域单元的综合评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士吴丰昌表示,福建的河流和水库总体是健康的,这与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是一致的,评估报告客观将评估结果与溯源成因结合分析,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今年评估还增加了公众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把老百姓对河流保护的评价和满意度很好地融入评估工作,这些全国是一个创新,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吴丰昌说。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珍表示,蓝皮书用翔实的数据、客观地分析、直观的形式,立体呈现了2020-2021年福建省主要河流和重要湖库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趋势,展现了专业性和高水平。
发布会上,还举行了2021年“瓶水相逢,护我家乡水”公民科学家项目颁奖仪式,表彰各地市“公民科学家”为保护家乡水作出的贡献,进一步推动未来的河湖健康评估工作。
发布会后,还举行了“‘健康河湖幸福对话’跨界交流会”跨界交流会。来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代表就“健康河湖与幸福河湖建设”话题,开展了深入对话和交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发布会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来自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福建省水利、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福建省环境教育学会等社会组织代表,以及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诗瑶)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3b37ba9838a04d0cb273d3c7f7c6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