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老苏区 新侨乡

发布时间:2016-09-26浏览次数:521

老苏区 新侨乡

(来源:福建日报  2016-09-07  02版  要闻)

实习生 廖璐 陈志豪 本报记者 陈亮

编者按: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的宝贵精神财富。由省委宣传部和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大型联合采访活动5日启动,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和青年记者组成的百人采访团深入宁化、清流等地,探寻长征路上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了解红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本报今起刊发采访团报道,敬请关注。

6日,“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大型联合采访团三明分队的首站来到明溪县,先后走进夏阳乡御帘村、沙溪乡梓口坊村、明溪红军战地医院等地,感受那段难忘的红色记忆,体会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御帘村不仅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还是一个“红军村”。193371日,工农红军红三军团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819日,彭德怀率领东方军到达归化(明溪)。193418日,彭德怀发布《三军团向沙县前进的命令》,25日晨,红三军团对沙县守敌发起总攻,并取得大捷。村北那近300平方米的张氏大祖屋,是东方军司令部所在地。东方军攻打沙县时,御帘村的祠堂作为司令部、食堂和临时医院,战士们和村民一起生活,村里还组织几百人去帮忙运输。

“我的父亲和爷爷都参加过红军的运输队,送粮食,抬担架,在几十里的山路上来来回回。他们告诉我,为制作担架,村里后山的那一大片竹林几乎被砍光了。”老人张光和说。

村里至今还留有红军标语、红军战壕的遗迹。数道红军战壕,分别在上甲、岭干山、凌霄阁等地,痕迹依然清晰。

记者来到沙溪乡梓口坊村,只见街道干净整齐,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家门口的老人们自得其乐,小孩欢声笑语……这是梓口坊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共发展的生动缩影。

返乡创业的青年黄少华带领记者们走进正在收尾竣工的梓口坊老年养护院,他说:“老年养护院在101日将启用,村里的老人皆可享受低额入住。养护院集日常起居、医疗、娱乐于一体,能更好地照顾留在家乡的孤寡老人。”

梓口坊村有出国人员696人,超过全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党员19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支部实行出国党员“5+5”管理制度,利用QQ视频、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了解党员在外情况,让他们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除了广集善款支持家乡建设,出国党员还在推进园区建设、新村开发中发挥作用。

作为侨村,梓口坊几乎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村党支部专门设立侨眷侨属关爱岗。“村里的党员挂包联系,经常走访我们的家属,有什么难题都能及时解决。”刚从意大利返乡探亲的老黄连声称赞。针对村里的弱势群体,村党支部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帮扶工作队,29名县乡党政领导干部、村干部、党员与50名贫困户结对子,帮助他们“脱穷帽”。

“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有实力为老百姓办事;只有不断改善村子面貌,才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村支书黄俊根说。

此外,梓口坊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园区有4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每年村里分得土地租金和税收分成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