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论坛 汪文顶:共享5千年华夏文明
(来源:中评网 2016-10-03)
第四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文顶致词。(中评社 吴政峯摄)
中评社台北10月3日电(记者 吴政峯)由台湾世新大学、大陆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3日在世新大学管理学院登场。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文顶致词表示,两岸同种同文、血源同脉,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有着中华文化共同基因。两岸有共同的学术话题,要探讨与切磋。唯有通过对话来交流,才能增进两岸的相互瞭,促进文化发展。
本届论坛以“两岸文化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围绕在“两岸传统文化的再现与表现”、“两岸流行文化的差异与比较”、“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两岸文化交流”四个子议题展开,约150人与会,主题演讲4场,论文发表约40篇。汪文顶指出,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是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文化发展为宗旨,2013年在福建首办起,目前达3届,今年首次在台湾的世新大学举办。
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世新大学校长吴永乾首先致词表示,两岸同胞是同文同种,虽然因为政治分隔,而政治上有小小的差异,但是两岸在文化上却是融为一炉。
汪文顶指出,两岸同种同文,血源同脉,把我们紧密的连结在一起,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有着中华文化共同基因,也共享5000年华夏文明的辉煌成果,也共担中华文化与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他强调,两岸有共同的学术话题,要探讨与切磋,唯有通过对话来交流,才能增进两岸的相互瞭解,促进文化发展。
主办单位世新大学表示,台湾有三个文化特质:一是公民素养植根最深厚;二是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三是传统与现代的衔接转化最细致。在开放和自由的土壤上,我们保存了歌仔戏、布袋戏等传统文化,又发展出云门舞集、朱宗庆打击乐团等当代文化品牌。我们一方面追求高科技与国际化,一方面又主张草根民众的文化公民权。在开放的社会下才会有奔放的创意,在自由的环境才容许大胆的想像;台湾的创意注入电影、流行音乐、图书出版等等,成为文化产业,也都在华文世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产业必须要有整合工具,把文化价值与内容,透过创意加值与智慧财产机制,转换成行销全球的经济产值,而让经济产值又回头来灌溉我们的创作者。
该论坛主办单位包括,台湾世新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共同课程委员会、终身教育学院,以及大陆福建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包括,财团法人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威京总部集团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台湾世新大学中国文学系、日本语文学系、社会心理学系、英语学系、通识教育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性别研究所,以及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岸文化研究基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http://www.crntt.com/doc/1044/1/1/0/104411016.html?coluid=93&kindid=16471&docid=1044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