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推进三个“一体化”建设 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 2023-11-17 09版 文化新闻)
丁兆增
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福建师范大学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为提升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作出了积极探索。
积极推进三个“一体化”建设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发挥师范类院校优势,培养覆盖不同教学阶段的青年教师,为当地农村大中小学教育发展注入力量,着力提高当地农村教育水平;召开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调研座谈会,充分发挥大中小学联动效应,倡导与农村中小学结对共建;开展“经典润乡土”美育浸润进校园活动,为福州市平潭县乡村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阅读素材,把诵读艺术融入基础教育,让美育浸润乡村校园。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学校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积极服务乡村振兴,大力助推农村绿色经济、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学校组织召开校地共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座谈会,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等乡镇合作,围绕文旅、“艺术+”等领域积极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旅相结合,助力农村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组织开展艺术赋能乡村建设调研,实地走访武夷山市的多个乡村,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布局等社情民意,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围绕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合作开展文创设计研发与推广、企业品牌经营与升级、村容村貌美化与建设等。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入村宣讲、下乡支教等行动,学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借助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平台,将文明建设融入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农村新时代文明的主动建设者。成立于2013年的风信子支教队先后赴贵州、河南、福建等地多所山村小学开展爱心支教,10年间共计服务时长超2万余个小时,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青春使命。
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充分挖掘福建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倡导学生学好乡土文化和乡土精神,培养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学校组织教师赴福州市永泰县等地深入调研,聚焦乡村产业与文化融合、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内容,鼓励教师回应现实需求,深入挖掘地区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文化服务下乡,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村开展文化普及活动,让更多农村居民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携手莆田市仙游县共同举办“走进美丽南兴,唱乡村振兴”专场演出和“高雅艺术唱响新时代,九鲤圆梦奋进新征程——九鲤爽夏音乐节”,通过双向赋能、凝聚合力,为村民送去精彩纷呈、充满正能量的文艺作用,丰富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用音乐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是农村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学校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助力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活动,主动参与农村的生产生活,倾听村民心声、了解村民需求。通过实地走访、政策宣讲、举办音乐节、拍摄宣传片、开展科普讲座等形式,有效培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经觅振兴望前路,青春樟洋展新程”实践队深入福州市闽清县梅溪镇,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帮助村民挖掘当地农业特色,了解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着力激活当地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校扎实开展以“携爱乡村行,资助送温情”“宣资助之策,助鸿鹄之志”等乡村行活动,通过走访、宣讲等形式,向村民宣讲资助政策,切实搭建起学校、学生及乡村之间的沟通桥梁,助力实现资助政策“户户知、户户懂”。学校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化学科普专题社会实践,邀请乡村学生来校研学,近距离感受化学魅力,在乡村热土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为赋能乡村文明与教育、提升科学素质而努力。
科学搭建“校地企”合作建设平台
乡村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校充分认识到汇聚合力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搭建合作平台,将政府、学者、农业企业与乡村联系起来,共同发力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专家服务团,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拓展多方合作平台,“校地企”合作举办一系列讲座、培训,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助力农民提升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成立“课程联结体”,与福州市晋安区团委、文旅局合作,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大型主题农旅直播,通过广电、编导、播音等专业和课程的联合实战考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11/17/nw.D110000gmrb_20231117_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