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微言】多元支教 打造“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

发布时间:2020-09-08浏览次数:3098

多元支教 打造“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脱贫攻坚 福建教育在行动③

(来源:福建教育微言  2020-09-01)  

科普课程   

“小水滴滴,请勿浪费!”

这个暑假,在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程芳花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给学生们带去了一堂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小葵课堂”。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极为匮乏,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极为重要。”课堂上,程芳花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们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知晓“生活就是地理,地理就在身边”的道理。

体育课程

“砰,砰!球进啦!”

奔跑、呐喊……717日,古浪二中、三中的操场上沸腾了。

支教团成员郑崇德为学生们带来了“心中有光,青春足梦”为主题的“小葵课堂”。

脚背内侧运球、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内侧传球……课堂上,快乐的足球像有了灵性,在郑崇德的脚下跳起了舞。除了展示足球技术,郑崇德还以科学的训练方法带领着同学们进行了足球技巧的练习。

云课堂

设置好直播软件,翻开手上经过反复推敲设计的教案,志愿者唐绪媛小声默读着上面的标记,等待屏幕那端孩子们的身影。

唐绪媛为孩子们准备的是一节关于野生动物的科普小课堂。她先用图片展示了当年成群的旅鸽在迁徙中遮天蔽日的场景,引导孩子们思考旅鸽最终消失的原因。

“很多动物的灭绝都跟人类活动有关。听到这里,许多孩子们脸上露出既心疼又焦急的表情,希望能出自己的一小份力为野生动物做点什么,保护他们。”唐绪媛说,能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她感到很欣慰。

武威市古浪县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从2019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每周都会给当地土门第二完全小学的学生们上两节网络课程。其中,每周三上英语课,每周四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  

读大二的朱佳奕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20199月,她报名参与英语网络课程的支教服务。同年10月,她开始了教授网络课程。经过她的努力,土门二小原本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们变得更活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有一次,朱佳奕用画手指上的一家人的方式,配合英文歌《Finger Family》的教学,学生们很喜欢,不停地学着画。“我感觉到他们响应很积极,我很感动。”朱佳奕说。

 

据了解,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自2002年成立以来,先后派出157名研究生前往甘肃漳县、古浪县开展支教,既在“三尺讲台”授课有声有色,又在“脱贫攻坚”路上发光发热。

201710月,在学校团委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下,支教团就开始在支教地探索实施“互联网+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建项目,经过近3年的工作努力,当前已经建立了涵盖自然科普、人文社会、体育艺术、生活常识和身心健康等5大类近30门的网络课程库。

今年上半年,应对疫情,“小葵课堂”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志愿者不仅给学生们教授新课、辅导作业,而且广泛开展宣传防疫知识、辅助心理帮扶等。疫情期间,支教团还通过多方努力为服务学校筹集募捐了口罩23660枚、一次性(儿童)使用口罩4050个,以及酒精、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折合人民币约43100元。

据统计,“互联网+乡村少年宫”项目运行三年以来,已累计授课268节,受益学生超6000人。福建师大团委投入志愿者264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1300小时。

https://mp.weixin.qq.com/s/NMrc0JJHwtVVDE9m7G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