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刘繁:国家珍籍《升庵集》递藏史话

发布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65

国家珍籍《升庵集》递藏史话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1-02   12  理论周刊·文史)

刘繁 文/

《升菴集》书影

古籍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有些珍贵的典籍,更是随着保藏者的命运历经沧桑,既见证了国运的兴衰变化,也迎来了自己在盛世的良好归宿。福建省图书馆所藏明代学者杨慎的著作《升庵集》就经受了这样的命运。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廷试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明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永不叙用。一生著述繁多,《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的诗文集在其生前即有刊刻,是为早期传本,流传罕少,福建省图书馆藏的这部便是其中之一。

此书刻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含《升庵诗集》九卷(存卷一至五)《文集》十二卷,曾先后见录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该馆编纂的《册府掇英——福建省图书馆藏珍品集萃》,其为世人宝重处由此可见一斑。卷端钤印累累,见证了它屡易其主的传藏史。

在明代,它先后经徐熥、徐(火加勃)兄弟递藏。书前有跋云:“万历戊戌清和月八日,市于长安肆中。徐熥识。”钤“徐熥/藏书”白文方印,“臣心如水”白文竖长方印。

徐熥(15611599年),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州)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以诗名著称于世,与谢肇淛、陈荐夫、邓原岳、安国贤、曹学佺及其弟徐(火加勃)并称为“闽中七子”。尝编《晋安风雅》,著有《幔亭集》,均行世。

“万历戊戌清和月八日”,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初八。这年是他第三次参加会试,可惜又铩羽而归。明代会试一般在二月举行,此书购于四月,显然是在落第后所得。而所谓“长安”,并非指陕西西安,只是徐熥借用以指代当时的首都北京而已。佛诞日的书肆之行,徐熥买下杨慎的《升庵诗集》九卷,于六月出都门,不远数千里带回到故乡。然而至此之后,他却未能再踏上应试春官的万里征程。

跋语“熥”字下钤的“臣心如水”,是徐熥所用的闲章。印文内容出自《汉书·郑崇传》:“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郑崇此语本谓自己忠心事主,心地洁净如水。于徐熥而言,或喻其内心平静,已绝意仕进。归乡后的徐熥心境难佳,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六月客居古田时作《香闺七吊诗》,抒发个人悲观落寞的失意之情。就在此年,徐熥病故,年仅三十九岁。

书中又跋云:“万历戊戌(1598年),先伯氏于长安肆中购得《升庵诗》九卷,置之斋中,不知尚有文赋十二卷在后也。今岁偶有以文赋求售,予搜诗集合之,纸墨一式,遂成全璧矣。崇祯己巳(1629年)秋初,徐兴公识。”钤“徐/兴公”白文方印,“徐(火加勃)/之印”白文方印,“晋安徐兴/公家藏书”朱文竖长方印。

徐(火加勃)(15701643年),字惟起,又字兴公,别号三山老叟、天竺山人、笔耕惰农、筠雪道人、绿玉斋主人、读易园主人、鳌峰居士等。徐熥弟。徐氏以布衣终身,然集诗人、学者、书法家与藏书家多种身份于一身。徐氏承父、兄之所遗,又累数十年之所积,藏书达五万三千余卷,大部分庋藏于其父徐(木加昂)所筑之红雨楼,后尝汇编成目。今流传者有抄本《徐氏家藏书目》七卷及《徐氏红雨楼书目》四卷二种。

据徐(火加勃)跋言,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徐熥所购仅《升庵诗集》九卷。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所刻者,为《升庵诗集》九卷《文集》十二卷。书贾以诗集出售,有意无意间,即以残本而充全本。徐熥去世后,直到明崇祯二年(1629年),徐(火加勃)才由另外单独贩售文集者处购得以成全璧,并依《诗集》前例,在《文集》各卷的卷端,钤上徐熥“臣心如水”的旧印,以为纪念。

徐氏为耕读之家,积书至数万卷,其中艰辛自有难为外人道者。该藏本由徐氏兄弟二人历经三十余年才配补完帙,亦可见之一斑。然而图书之聚散无常,红雨楼的藏书在徐(火加勃)生前便已开始散失,先是晚年因生计窘迫而卖书度日,后又经贼人盗去甚夥。到清康熙初年,则已散失殆尽,其中就包括了该藏本。

该书散出徐家的详情不得而知,但根据书中题识、钤章,知其此后至少经历四家收藏。这些藏书家或寂寂无名,或因年代久远而不为人熟知,只能稍作钩稽,以见其流传大略。

《诗集》卷一首页空白处题“康熙庚申花朝得于博古斋”“陈鼎新识”二行,“识”下钤“陈印/鼎新”白文方印。康熙庚申,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距明崇祯二年配补完帙不过五十余年,徐氏珍藏故物已匆匆易主,可称浩叹矣。“博古斋”,想必是贩书之所。而陈鼎新之生平,亦无从考知。

清康熙之后百余年,该书密存于藏书之家,直至晚清易主叶滋棠。书中钤“古闽叶氏芾南珍藏”朱文竖长方印、“芾南”朱文方印、“叶滋棠印”白文方印可证。叶滋棠(18371906年),字与芾,号芾南,闽县(今福州市)人。邑庠生,五品衔,署崇安县学训导。闽县叶氏,子孙俱好藏书,为福州藏书世家中历时最久者之一。叶氏子孙中以第十六世叶观国的藏书最为闻名。其四子叶申蔼“好读书,晚藏三万卷,披诵不倦”,筑“荫余轩书楼”以藏之。叶申蔼子叶仪昌归里后,“构‘芝石山房’,拥书自乐”。叶滋棠为叶仪昌子,其藏书可谓渊源有自。

民国间,该书入藏连江刘氏东明楼。书中所钤“晋安刘明”朱文方印,“东明收藏”朱文竖长方印,“丹石研室”朱文方印,“坡研室”朱文竖长方印,均为刘氏藏印。刘明,字东明,福建连江人,生平不详。他曾影印清初福州著名诗人许友《米友堂集》稿本行世,大概是热爱乡邦文献的文化人。刘氏所藏善本颇多,其中明正德《福州府志》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此书后为廖元善先生所得,钤有“今雨”朱文方印,“廖氏还读庐珍藏记”朱文竖长方印。廖元善(18911956年),字望之,号擎宇,又号今雨,祖籍福建永定,生长于福州。1918年日本法政大学经济系学士。1919年至1922年间,廖元善先生短暂从政,此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福建私立协和大学、福建师范学院(均为福建师范大学前身校)教授。廖先生为饱学之士,尤长于文字音韵之学,曾讲授《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课程,并均有著述。先生热爱藏书,其藏书处名为“还读庐”,尝从刘氏东明购得大批图书,《升庵集》即其中一种。

廖先生于1956年春因心脏病逝世。旧日同事、好友黄曾樾先生经纪其丧事。黄曾樾《跋残本〈鳌峰集〉》曾提道:“今春,今雨逝世,吾为襄办丧葬,其女因以此册(指黄氏旧藏《鳌峰集》)及有兴公手跋之《杨升庵集》残本为谢。吾以此册流落于外十年,中经数手,仍入吾眼,故受此而却杨集。”文中明确记载该书此时已为残本。后来,黄先生主持将廖先生旧藏书大部分捐赠给福建师范学院图书馆,而该书则仍藏于家中。随着岁月的流逝,该书最终还是从廖家散出,现在珍藏于福建省图书馆,结束了私家收藏的历史,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和利用。

古往今来,图书之刊刻传抄、搜集递藏,屡屡赖有心人精心为之,而不经意间鼠啮蠹蚀、兵燹水火,则使大量心血化为乌有,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于该藏本旧主而言,徐氏昆仲得之于潦倒之际,收残缀轶于穷困之时,终使完璧。晚近廖元善先生,以一介贫贱书生,积数十年之藏,病中嘱友人代为捐赠,化私为公,怀抱俊逸又远胜前人。福建省图书馆赖前贤后彦的精勤搜求,先后荟萃省垣公、私诸家藏书,历经百余年积淀,成为东南地区之文献渊海,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奉献力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1/02/content_33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