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五位师大女生:探寻两岸文创入村之路

发布时间:2017-02-27浏览次数:506

五位师大女生:探寻两岸文创入村之路

(来源:福建日报  2017-02-27  06版  海峡)

李烈

近段时间,郭论、李研汐、黄君、周琳迪、陈晓铮这五位来自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女生兵分两路,走进厦门曾厝垵和台湾宝藏岩,探寻闽台两地农村转型的新模式——文创入村,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总结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文创转型之路。

“我们之前一起在厦门曾厝垵旅行时,就特别喜欢那里浓郁的文创氛围、富有情调的民俗酒吧,尤其是那里的建筑特别吸引我们。”郭论告诉记者,她和李研汐、黄君两位同学一起赴台研修时,了解到台湾宝藏岩是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眷村,就特别想去那里探寻一番。

“台湾的宝藏岩与厦门的曾厝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通过文创,通过旧村落的改造,让原本较为破败的村落焕发新的生机。”为此,五位志趣相投的女生组成调研小组,决定以曾厝垵和宝藏岩两个村落为样本,对文创入村的做法进行深入研究。

让李研汐印象最深的是,在台湾宝藏岩调研时,一位入驻当地的艺术家为她们创作了一部一分钟时长的沙画短片。“短片讲述的是,眷村里一位大家熟悉的胡伯伯来到眷村生活的故事。”李研汐说,早些年还住在宝藏岩的老兵们,喜欢和年轻的艺术家们互动,这种双向交流的传统在宝藏岩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宝藏岩的居民和艺术家仍会有互动,甚至有的艺术作品就是居民参与创作的,讲述的是居民自己的故事。

“如果文创与当地居民生活分离,就会成为‘文化失忆产业’,好好的一个文创村就会沦落成一处拍照留念的处所。”李研汐说,厦门曾厝垵同样鼓励民间力量参与曾厝垵的管理和规划,群众的集体智慧为曾厝垵的建设增添了许多光彩,例如建立共同缔造工作坊、曾厝垵特色“渔桥”等等, 这两个村落在改造过程中都非常注重融入当地特色。

“文创入村需要将村落划分出文化艺术区和居民生活区,这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划分,更是功能上的区隔。”周琳迪说,村落的公共空间可以成为周围院校、文创工作者的艺术画廊,形成跨校、跨领域的艺术家社群互动平台,村落内其他生活空间,则可以成为各类商铺的基本用地。

在调研过程中,五位女生都发现,两岸在文创入村实践中,都遇到了属于自己的问题。如,曾厝垵的过度商业化,宝藏岩的艺术创作与民众接纳度之间的脱节问题等等。

“无论是曾厝垵还是宝藏岩,入驻的文创团队或前来观光的旅游者,都是以大学生为主。”周琳迪坦言,当代大学生是农村建设的后备军,农村在转型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多思考、多探寻,担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本报记者 李烈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7-02/27/content_1004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