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寒假社会实践队:追溯文化之源 传承中华文脉
(来源:东南网 2024-02-26)
东南网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福建文化多元,在福建省高校2023-2024学年寒假期间,各高校社会实践队学习古厝、古桥文化,漳州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主题调研,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用所学知识助力文化保护传承,为守护文化名片贡献绵薄之力。
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夯实共同富裕文化基础”主题调研
2月21日至25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开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夯实共同富裕文化基础”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学院“映山红”学习共同体组织成立跨地区、跨学段、跨专业的实践队,实地调研福州6个市辖区、7个街道、21个社区。实践队实地调研多处福州市公共文化空间,与社区居民近距离交流,亲身感受公共文化服务运作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
实践队调研居民的文化需求 学院供图
实践队分别前往台江区苍霞街道、鼓楼区南街街道、长乐区航城街道、马尾区罗星街道以及晋安区象园街道,细致走访每一条小巷、每一个文化角落、每一个居民聚集点和每一个文化服务站。通过细致入微的沟通,全面掌握包括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居民的文化需求等信息在内的社区居民公共文化生活情况。在福建博物院,实践队详细了解博物院的发展历程、公共服务职能以及近年来在推动文化创新、提升公众文化素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就博物院在展览策划、文化传承、公共教育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福州画院,实践队同福州画院负责人交流,了解画院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建设情况与居民参与画院文化活动的活跃情况;在福建大剧院,观看福建大剧院特色歌舞剧,感受福州文化和异域风情,了解剧院这一公共文化空间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运作方式,感受艺术展演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独特、强力、深远的力量。在福州市工人文化馆,观摩正在进行的文化活动,座谈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了解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周边居民对于群众活动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参与情况,并结合群众意见为文化宫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下一阶段,实践队将根据本次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从文化传承、城市建设、人民幸福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争做乡村古桥的守护者
为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一体保护”体系构建,推动古建筑保护司法与科学的融合。日前,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法院与福建省公路学会、福建省科普服务中心、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共同承办“砼行卫桥——争做乡村古桥的守护者”桥梁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台江法院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行“古建筑保护司法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暨“护厝专家”聘任仪式 学院供图
台江法院与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举行“古建筑保护司法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合作签约仪式暨“护厝专家”聘任仪式。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陈康明、王渠、张笑华和福建省沐石传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剑东被聘为“护厝专家”。当天,“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法官带领“砼行卫桥”科技志愿服务团队的老师、同学参观了上下杭永德会馆办案点,并就“古建筑保护司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体合作事宜进行座谈交流。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杨益伦老师带来了一场《古桥的前世与今生》科普讲座,生动介绍了技术精湛、构造独特的福州古桥,同时强调了现代社会对古桥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志愿者和小朋友开展制作桥梁模型活动 学院供图
团队志愿者们和参与本次活动的小朋友共同开展制作桥梁模型活动。在团队志愿者的帮助下,最终制作了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等桥梁模型。
下一步,“砼行卫桥”实践队将充分利用院校共建的合作契机,加强资源联动,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司法实践与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桥梁保护、乡村振兴的新方式、新途径,更好守护闽都文化根脉。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开展“福满围江春满晋 大手小手迎新景”迎新春系列活动
近日,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与海洋学院乡村振兴实践队在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围江小学开展“福满围江春满晋 大手小手迎新景”迎新春系列活动。
同学们进行绘画创作 学院供图
实践队员通过春节传统习俗问答,猜灯谜等活动形式,向围江小学学生普及春节的传统习俗,如除夕守岁、放烟花爆竹等,进一步弘扬春节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活动中,队员带领同学们动手参与书写福字、书签和祝福,并在热缩纸上绘画,一起在红纸上书写对来年的祝愿与期盼。
围江小学校长黄诸敬表示,“福满围江春满晋 大手小手迎新景”共建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学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更为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海洋学院与围江小学“团、队”共建活动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拉近了“大小”两手之间的距离,深化了双方之间的情谊。
三明学院“薪火传承”社会实践队:感受漳州木偶戏非遗魅力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时代下非遗文化的转型,2024年1月26日至27日,三明学院“薪火传承”社会实践队前往福建漳州,共同探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布袋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感悟这历经千年仍流传不息的“指尖文化”,体会附着在一个个木偶人下的民族情感,也思考着如何将木偶戏文化与乡村振兴相融合,使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演员们正在进行木偶戏表演 学院供图
一场木偶戏表演,大家都被那灵活敏捷的高超技艺、夸张生动的木偶表情和精美独特的服装造型所深深震撼,皆陶醉在木偶戏的表演之中。
实践队采访漳州木偶戏的传承人——周炳生 学院供图
为了探寻木偶戏台下的秘密,实践队员们特地采访了漳州木偶戏的传承人——周炳生。队员们就木偶戏的技艺、学习、产品、现状、创新五个方面向周先生提出了疑问,他对此一一解答,并向队员们展示了木偶戏表演的技巧与木偶服饰的制作。
在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还参观了木偶艺术展示馆和木偶戏表演馆,深刻体会到了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精髓与魅力。
实践队参观木偶艺术展示馆 学院供图
实践队员们表示,中华优秀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保护好木偶戏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将其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属于漳州木偶戏的发展之路。
http://fjnews.fjsen.com/2024-02/26/content_31526763.htm?page=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