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探寻中华文脉传承之旅

发布时间:2024-03-06浏览次数:10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探寻中华文脉传承之旅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4-03-05 

126日至129日,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围绕“寻根探源—交流互动—融合发展—开放创新”主线,先后赴福建省福州市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鼓山相怀梅园、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闽安古镇开展“探源历史文明聚合力 赓续中华文脉促传承”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参观讲学、座谈交流等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文脉,深化源远流长之识

昙石山文化遗址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距今有40005500多年历史,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典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之一。126日,实践队走进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微课录制探源海洋文明。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依次参观“闽在海中”“向海而兴”“食在海边”“浮海远洋”四个展厅,近距离观看馆内展出的珍贵文物、仿真场景等,在了解昙石山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早期南岛语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感受海洋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魅力,并就“探寻昙石山文化印记 守护中华文化根脉”主题录制思政微课,生动讲述史前时期文化发展的故事,并深入分享作为青年人的感悟与思考。

鼓山述史,延续文化引领之路

鼓山风景名胜区集峻拔挺秀的山水景观和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胜地。127日,实践队前往鼓山风景区,以历史文物为媒介,讲好福州文化发展故事。

实践队成员先后参观了登山古道、相怀梅园、摩崖石刻和涌泉寺,从陈列的文物中了解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程,感知福州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社会变革。在相怀梅园,实践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活动前期搜集的资料为往来市民、游客进行现场讲解,深度解读全国重点文物——摩崖石刻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阐发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聆听和热烈讨论。

交流互鉴,凝聚青年创新之思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国内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是福建海洋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历史见证。128日,实践队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探索福建文明源地,发掘福建文化内涵。

在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社教部主任林颖的带领下,实践队实地参观了龟山遗址考古挖掘现场、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新规划展厅等,深入了解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认识。座谈会上,青年学子结合自身经历和实践感受,围绕文化传承发展和青年的时代使命展开热烈讨论,表明要发挥专业优势潜心研究、躬身实践,做好新时代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传承者。

古都讲学,发扬传承发展之志

闽安古镇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千年古镇,被誉为福建沿海第一门户,在历史上曾是军事与海关口岸的重镇。129日,实践队前往福州市马尾区闽安古镇,寻访历史文化遗迹,汲取文化自信力量。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参观了戍台功臣参与重修的“迥龙桥”、郑成功水师屯泊的“郑爷鼻”、安葬戍台将士们的“清军义冢”等40余处古迹,感受闽安水师以精忠报国、锐意进取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感受闽都文化的深厚积淀。在闽安协台衙门,实践队成员以展厅文物为载体进行实地宣讲,由浅入深地讲述闽安水师与台湾人民共御外侮的历史故事,向游客传递戍台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纵向回顾文化传承的历史厚度,横向放眼文化发展的未来舞台,在践学、讲学、传学中凝聚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的深刻共识。下一步,实践队将持续推进“探源历史文明聚合力 赓续中华文脉促传承”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深入历史文化遗址,培训线下传习队伍,引领青年学子自觉肩负起赓续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家照 通讯员 陈媛媛)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b3e300c19a8c4dccbcc02c832551de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