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周国忠:不该被热议的“独立新生奖”

发布时间:2020-10-16浏览次数:6565

不该被热议的“独立新生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09-28  8版 高教周刊/大学校园)

周国忠 

高校迎新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2020年“独立新生奖”。前置条件是:无家长陪同,本科新生自愿选择单独到校报到即可获奖。奖品是一张荣誉证书和一件文化衫。

这个小小的创意推出后,立即赢得一片好评。很多网友认为校方此举既有利于疫情防控,减少家长扎堆“送学”,又有利于引导新生提高对“独立”的认知,上好自信自立自强的“第一课”。最终该校约有四成的新生收获了这份温情善意的“成年礼”。

之后,类似的花样迎新在其他高校也得以推广。但也许是“独立新生奖”的帽子有点夸张的缘故,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没有家长陪同的新生是“独立的”,有家长陪同的新生难道就“不独立”?由此,引发了该不该奖励独立报到、有没有必要颁发“独立新生奖”的口水大战。

其实这是个不该被热议的话题。

大多数高校新生已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学会独立面对人生的风雨与彩虹,这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不过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把口水放在常识上争来争去,没有什么意义。况且对于一个已成年的大学生独立去报到原本就是平常事。

犹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迎新,家长陪送的占比很小。有的新生光着脚丫徒步去报到。有的新生报到前从未出过远门,路费也是借来的。

笔者就是其中的一位,但也因此更加感恩生活的馈赠,更早地学会独立。之后的寒暑假,笔者大都选择独自骑车回家或返校。累计骑程2200多公里,相当于从福州到北京的距离。这段经历难忘又美好,至今历历在目。

从设奖的初衷看,这是个没什么难度的奖项,也不是什么大奖,仅仅是为了引导新生树立独立向上的价值观。以何种方式报到,新生可自主选择,校方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否定有父母陪送的学生的独立能力。奖品为文化衫,一件小小的纪念品,不会让失奖者失去心理平衡,但对独自报到的新生却是一个温情的鼓励,这也是校方在迎新方式上的善意尝试。

今年多数高校为防控疫情采取了相对封闭的管理,不允许家长进入校园,陪送新生也只能止步于高校围墙外的栏杆。在此情况下,鼓励新生独自报到更有现实意义。当然,鉴于“独立新生奖”这几个字容易被标签化,不妨改用“新生独立报到奖”,以免被过度解读,带偏方向。

鼓励新生独立报到,往年也有高校做了很好的示范。如2015年,家住四川绵阳的何晨,独自骑着自行车,历时18天,行程1200多公里,到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报到,校长亲自颁发5000元“自强学子奖学金”,以示表彰。2019年,湖南桃江妹子卢悦,在父亲卢庆丰以及妹妹的陪送下,历时26天,徒步1300公里,顺利到达汕头大学迎新点报到,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新生,受到校方的表彰,并给予免交4年学费的奖励。

中国地域辽阔,家境千差万别,以何种方式报到,因人而异,这是不同家庭的私事,不该被热议。寒门学子远行,难免要精打细算,陪送的往返费用很可能让家长止步,放弃“奢侈”的念头。当然,步入高等学府毕竟是人生的重要时间节点,若不考虑时间和费用的成本,家长们想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行李多了,想陪着带一些,分享孩子入学的幸福时光,给人生留下美好的仪式感,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同时,家长借陪送,还可到孩子就学的城市旅游观光,在开拓眼界中延续亲情的纽带,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3年前,在女儿的要求下,笔者就曾借送学之便,在孩子就读的苏州走马观花,收获了父女同游的美好时光。

如果说学会独立是大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那么适时放手就是当好家长的前置条件。新生报到,要不要陪送,家长不必纠结,关键是要倾听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由飞翔的天空。换个角度,如果让孩子独自去报到,行李有点多,也许会麻烦和辛苦点,但也是一次发现自我提高自信的难忘之旅。若干年后再回想,对于当事人来说想必会有别样的感怀。

一个小小的奖项,原本不该被热议,却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且频频上热搜。这表明在孩子的独立与家长的放手之间,如何达到最佳的平衡点,多数人还无法淡定。所谓的放手就是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亲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才是对人生真正的犒赏。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09/28/content_58489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