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师大打造“学术明星” 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7-03-22浏览次数:806

福建师大打造“学术明星” 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来源:东南网  2017-03-21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前往省档案馆参加社会实践

东南网32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 周桂枝)近日,中央宣传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文件,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全国共有12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位列其中。一向被认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福建师范大学究竟是如何绽放出艳丽之花的呢?近日,记者前往福建师范大学一探究竟。

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间会议室里,学术交流气氛相当热烈,会议现场汇聚了全国及省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知名专家,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郑传芳,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玉腾先后发言,梳理学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共同为如何建设好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言献策。

“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做好理论宣讲,是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重点推进的‘三件大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方祥教授一开场便道出了近年来学院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的秘方。

福建师范大学组织多位专家探讨如何建设好第二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精彩一课”获得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小霞对李方祥的发言表示感同深受。“过去我们做科研与工科老师相比,常常感觉矮人一等,但是近年来,我能连续拿到三个教育部课题,这与学校鼓励我们教学和科研并重有着很大关系。”现为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的杨小霞告诉记者,在福建师范大学,教学即科研、科研即教学,在思政课上,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辩论式教学、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的对话式等等教学方法。“有时候主题是上课前根据我们的疑问进行设置的,课堂上我们要进行小组互动讨论,然后再由老师拨开云雾见青天,这样的授课方式更能让我们参与其中,感受到思政课教学的魅力,也更喜欢上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黄林奇这样表示。

据介绍,杨小霞老师曾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从全国高校1200套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精彩一课”。学院的教学模式已获批成为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示范推广培育项目”和福建省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示范推广项目。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走廊上,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等等荣誉牌匾熠熠闪光。李方祥告诉记者,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招生。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常常奔着学院的一批“学术明星”前来求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前往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学习(资料图)

福建省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历经沧桑的革命旧址和丰富的党史资源,是活着的历史教科书。福建师范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积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常年组织师生前往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闽东苏区纪念馆等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编写福建红色文化教材读本,让更多学生了解党的革命传统,了解福建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和故事,增强制度自信。在这样的理论联系实践中,一方面推动了师生自我学习,增加了对中国社会实际的认识,也拓宽了理论宣讲内容。

学校还成立了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高校党委讲师团,构建理论宣讲队伍专家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平台网络化、宣讲服务多样化的“四化”模式。讲师团成员以“理论名师大讲坛”为宣讲平台,不断为广大师生群众带来理论盛宴。同时,该校还开辟“理论热点微论坛”专栏,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等,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目前有3位老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这在全国高校中也十分罕见。

李方祥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争取上‘高原’、上‘高峰’,优化学科布局,增加党的建设学科博士点;在科学研究上进一步凝练特色,打响品牌,特别是策划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研究丛书出版;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依靠学术明星做好政策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高更多的决策咨询报告,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普及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