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黄茂兴:应对疫情挑战 切实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2-04-12浏览次数:1057

应对疫情挑战 切实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来源:福建日报   2022-04-12   09   理论周刊·新论)

黄茂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当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形势下,科学分析我国生物安全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完善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对于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安全的内涵及范围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以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在国家安全层面,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正从温和可控状态转向相对严峻,加上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各国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是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或动物疫病暴发与流行带来的严重挑战,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生物安全既有发展生物科技带来的伴生性威胁,也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工具。随着科技交流的飞速发展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生物威胁已从偶发风险向持久威胁转变,威胁来源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威胁边界从局限于少数区域向多区域甚至全球化转变,突发生物事件影响范围已经从民众健康拓展为影响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生物安全成为当今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物威胁具有复杂性、多样化、简单易用等特点,其逐渐超越传统安全成为人类发展面临的新型安全威胁,成为除空、天、海洋、网络外,未来国防安全的新疆域。因此,有效防范这类新型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防范中不可回避且极为紧迫的任务。

在生物技术加速进步的同时,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安全事件复杂多样,特殊时期异常敏感。主要面临:新突发传染病暴发扩散和传播的威胁,外来生物入侵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新型生物技术误用乃至滥用难以有效管控,国际上生物安全领域话语权掌控权不足,科技支撑体系、人才体系等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薄弱,治理体系距离生物安全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急需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科技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有力武器。只有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才能切实提升我国生物安全支撑体系。

◆疫情下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生物安全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随着各种疫情、传染病等生物安全事件频发及持续升级,生物领域的战略价值不断凸显,生物安全关乎国家的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生物安全不仅成为国家安全外延的重要领域,更成为世界各国力量博弈的新兴领域。

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各种风险相互交织,呈现出自然和人为致灾因素相互联系、传统生物安全和新型生物安全因素相互作用、生物安全问题连带影响经济、政治、军事、民生领域等特点。随着全球化加速推进和跨国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危害性越来越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生物安全突发事件中独善其身。 疫情下我国生物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亟需各国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携手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

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亟需提升。应对生物安全突发事件要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既要储备实物,也要储备产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在应对过程中暴露出医疗系统应急力量准备不足,以及防疫战略物资储备不充分等问题。这表明,我国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还存在短板弱项。当前世界范围内生物安全事件仍处于易发多发期,我国应着力补短板、织底网、强核心、促协同,推进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和应急队伍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

生物安全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亟待加强。科学技术是人类消除生物威胁、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与欧美生物安全强国相比,我国生物安全领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亟待加强。

◆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切实筑牢我国生物安全屏障

一是加快建设生物强国,不断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治理能力。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生物强国建设。抓紧制定生物安全发展规划,明确生物安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不断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细化防控和治理措施,严格执法、强化监管,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末端发现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切实提高生物安全保障能力。紧跟生物安全国际前沿技术发展,着眼生物安全现实和长远需求,着力加强生物安全研究基础设施、生物安全监测评估、生物安全情报发现分析等方面的建设,促进生物安全预警、应对与恢复体系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基础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快培养和储备生物安全领域人才。三是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不断完善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加快推动生物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倡导并推行生物安全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维护生物安全的正面国际形象。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全球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尤其要加强国际法律规则制定的研究与合作,建立权威机构,加强大国协调,营造互利共赢可持续的良好环境。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打通互信互通、共建共享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参与生物科技交流合作与生物安全事件国际救援,全面提升我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完善生物安全全球治理。四是大力加强舆论宣传,有效提升全民生物安全意识。把加强全民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建立多元分层的生物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受众编写一系列培训材料和科普读物,充分利用国家安全教育日、生物安全法宣贯等各种契机,在大中小学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场所,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加强对公众安全应对能力和防护技能等的培训,提升全民生物安全防护行动自觉,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形成部门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物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共筑全民生物安全屏障。

(作者为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204/12/content_17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