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福建师大举办“同心同语共创未来”活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

发布时间:2020-10-30浏览次数:889

福建师大举办“同心同语共创未来”活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0-10-26

柴如瑾

1021日,福建师范大学举办了“同心同语 共创未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普及系列活动,通过大中小年级朗诵和合诵等方式展现推广普通话成效。作为教育的基础阵地,福建师范大学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充分发挥语言作为钥匙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沁入语言文字教育中。

推动“绝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在开展甲骨文识读活动中推陈出新,将十二生肖以甲骨文的面貌绘于明信片上,再结合《马夫历险记》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小学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他们对中华古文字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今文字演变的思考,促使他们沉浸式理解和感受深邃隽永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文学院还组织师生一同在三坊七巷通过各式展板、书法作品、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的孩子和游客们宣传古文字知识,揭开“绝学”神秘的面纱,将原本难以识读的古文字引入“寻常百姓家”。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对于语言文字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注重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全面提升普及水平和质量,改变以往刻板的宣传方式,灵活结合新时代的潮流,融合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渗入学生心中,将汉语言文字承载的优秀中华文化注入教育中,浇灌青少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种子。

铸牢青少年文化自信

福建师范大学协助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了第23届“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线上征集征文、演讲、朗诵等各类文学作品并进行专业指导和精细化点评,帮助青少年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民族语言的热爱和对祖国文化的自信。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语言文字会议上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学校在语言文字教育中应充分重视青少年的传承作用,提高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推动青少年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好青少年的人生底色,把中华文化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线下、线上助力推普脱贫攻坚

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的导向作用更是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教育部“推普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下,福建师范大学对口宁夏西吉县100名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和计算机进行了“一对一辅导”“一人一策”“专人专档”。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加持,不仅打破了疫情的阻碍,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面对面”教学,还使得教学资源和相关语言文字材料得以“云保存”和“云传播”。此外,本次培训的志愿者们也在“教学相长”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激发了他们语言文字推广的热情和责任感。

实现语言文字教育“代际传承”

福建师范大学在实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中,以导师带领研究生,研究生引导本科生,再到服务、指导中小学生的传播链模式,实现语言文字教育的“代际传承”。这种实践性的“协同教育”切实落实语言文字的传承工作,不让语言文字教学停留于一方课堂,而是通过传播链的形式辐射扩散出去。在课堂上学习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实践总结经验,这种良性循环可以真正实现语言文字实践教育的目的。通过“大中小牵手”教育的模式,福建师范大学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教育理念层层渗透到不同的人群。

文化读物增强两岸青年文化认同

福建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平台,积极开发文化读物,推动语言文字的推广。从2014年起,福建师范大学联合两岸的一些重要学者,携手编写了一套面向台湾高中学生的教材,教材全套共6册,总字数超过千万字。对于这套教材,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理事长孙剑秋评价道:“这套合编教材就是点亮台湾莘莘学子内心的那盏灯。”

如今,这套教材已经走进了台湾20多所中学,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灯也在教材推广中绽放光芒。这种以教材为抓手的教育文化交流,能够提高青少年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知力,通过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共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文化家园。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通讯员陈瑶、钟艳萍、项紫薇)

https://wap.gmdaily.cn/article/592167258c414cadb49523aedc3e3b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