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傅慧芳 白茂峰: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发布时间:2022-05-05浏览次数:344

以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05-05   05版  理论周刊)

傅慧芳 白茂峰 

视觉中国供图

历史主动蕴含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品质,标志着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规律性高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崭新概念,并在概括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历史主动蕴含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所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品质,标志着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规律性高度。我们要深刻把握历史主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把握其中蕴含的实践要求,从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现代化作为现代世界演进围绕的中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孤立存在的传统世界格局被日益连接着的“世界历史”所取代,工业革命的拓展也助推了人类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新兴资产阶级在同传统封建势力的抗衡中确立了自身统治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率先步入现代性的场景构建起强势话语,“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些国家自觉通过各种方式凭借时空优势率先步入现代性的场景,并通过各种方式诱使后发国家接受其既定文化理念,放弃对自身独立发展的追求。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先天性弊病,即资本对整个社会的主宰与控制,其“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与“西方中心论”所生长出的“国强必霸”逻辑,激起反思现代性的多重话语和实践尝试。20世纪末期,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一度跌入低谷,“历史终结论”一时甚嚣尘上,即便一度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争相效仿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因其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和片面发展工业等弊端,最终也归于失败。实践表明,西方所谓“内源性变迁”的现代化模式并非定于一尊的唯一模式,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应当在结合本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历史自觉性和主动创造性进行勇毅探索。

在马克思看来,“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中国作为在封建文明时代“道德与物质”的和谐国度,绝不意味着可以绕开现代化的发展。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浪潮,在“挑战—回应”模式中不断探求现代化方案,但由于在“向何处去”问题上先进思想理论的匮乏,中国人民在精神上不独立、不先进与不自觉的被动状态凸显出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对器物的盲动探索到对制度的自觉效仿进而至文化的全盘改造,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现代化以徐图自强的宏愿,始终是近代以降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但这些探索无疑都是沿袭西方的标准,因而既未收获比肩西方的现代化成果,也没有建构起中国风格的现代性文明。近代早期现代化的探索实践表明,虽然不同政治力量在多元的理论话语中阐释了不同的现代化景观,但这些理论话语由于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狭隘阶级局限性,都不能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建设方案,因而都无法使古老的中国实现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变。毛泽东同志在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时认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由于中国人精神世界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因而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最终也宣告破产。可见,这些尝试虽是对实现现代化的初探,但由于其并未在真正意义上窥得历史主动的本质奥妙,因而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度受到阻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现代化使命和现代化对中华民族独立发展的重大意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启奠定了新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书写了现代化理论的中国版本,开辟出一条异质于“欧美现代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握时与势,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明确了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以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时代课题的认识,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境界。一是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策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跳出中西方文化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推动历史发展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拓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着力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二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提高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积极回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三是要充分践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握世界历史大势并主动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用好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政治保障。四是要坚定历史自信,高质量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厚植人们团结一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认同。五是要充分利用我国发展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在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掌握发展主动权,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明天奔去。面向未来,伫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广阔的时代舞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前行定力。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久久为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

(作者单位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傅慧芳系该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主体性研究”成果)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5/05/content_60889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