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傅修海:采新铜于山

发布时间:2024-04-08浏览次数:10

采新铜于山

——漫说《全清小说》编纂与研究

(来源:福建日报   2024-03-30    07  武夷山下)

傅修海

中国是小说大国,也是小说古国。中国文言小说之于中国小说传统的意义、价值和贡献是什么?中国文言小说的历史面目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也仍旧期待更多学者来回答。

福建师范大学欧阳健教授认为:“小说家成了最有生命力、最为恒久的一家。他们写的是自己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读所悟、所思所触,上至理政方略,下至人生智慧,举凡朝野秘闻、名人轶事、里巷传闻、风土人情、异闻怪谈,无不奔走笔下,成了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这恰是‘子部小说’生命力之所在。”显然,中国小说研究始终存在一个名正言顺的焦虑。研究小说的学者人数如此之多,相关著述如此烟波浩瀚,往往也是对“小说”各有怀抱、各自表述,共识度都有待寻找到更大程度的公因数来约分。欧阳健等主持的《全清小说》的编辑整理和出版,将为廓清这些疑难提供一个更为坚实阔大的文本基石,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全清小说论丛》的创办,亦将为明晰回答这些追索,有望呈现更多的学术生机与活力。

然而,论及全清小说全面整理和研究的意义,就不能不回答小说与文言文之间的关系。这并非仅仅是文体与语体意义上的问题,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真面目与民族文化自信意义上的还原问题。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就是尊重历史事实,全面清楚地认知和接受历史真实,即便属于文化迭代,也要在事实清晰的基础上,一如鲁迅先生所言“直面惨淡的人生”,如此才会有真正的现代进步和清醒的“拿来主义”。

众所周知,文言文的书面运用历史和文体形成历史都比白话文更久远,在文化传统沉淀的意味上更有代表性。截至当下,这应该仍旧是事实。“中国小说史的源头是文言小说”就不仅是小说史的朴素真理,也是中国文化史的必然现实。事实上,文言小说的恢宏历史存在与其存活于经典中的本有地位“被”模糊,也实际不过才区区百年。“文言小说”遭遇这一“被动”的伟力,既有时势,也是人为。是故,一方面,如王立兴先生指出:“‘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的导向作用,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文言小说的边缘化与沉默,除了“被动”的因素,还有历史滔滔大势下的“失声”。一来,文言小说自己的确存在“来不及”自我总结与经典化进程展开的问题。二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权势转移,受到东洋现代化经验的启发与西方欧美文化影响,诸如中国文言小说被视为落后封建腐朽之物,已然被认为失去与现实世界和现代文明的对话资格。如此一来,也就没有必要、没有空间展开。一为文言,便无足观,这便是现代白话文倡导语境下的文言小说所面临的形格势禁。

当然,在传统文化视域里理解这一情境,这似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文言小说尽管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主流和正宗,但这不过是在“文言文”的意义上说的。然“小说”自古以来都不是正宗。“白话小说”被树立为主流与正宗,道理也是如此,一体两面。首要在“白话”,其次才是“小说”,“白话小说”因此蔚为壮观、滔滔于今世。尽管为了光大白话的历史而有追溯古代的向度——如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但现代白话小说更多是乘势兴起的结果。白话而现代,现代而再小说,这个“势”就是工业文明之下的“现代市民社会”和现代西方小说阅读传统的生成。就此而言,随着现代历史大势兴起的现代社会情境,乃至于报刊发达、现代舆论环境的塑造、小说之力的现代政治构造、现代人阅读趣味和阅读习惯、信息获取时尚的转移,这些都是现代小说在中国兴起的诸多要素。

正是在小说发展史、出版史、学术史和阅读史基本认知的前提下,《全清小说》的编辑整理和出版才成为学术史上的大事,当然也是出版史上的大事,其重大意义也就明确在乎两端:一是落实显现似乎已经是常识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小说版图”的历史原貌,一是恢复还原中国本土小说的文言小说之蔚为大宗、正宗的创作事实。

站在出版者的立场上,《全清小说》收书500余种,共计3000余万字,有百位研究明清小说的专家学者参与整理。从学术拓荒的层面,《全清小说·顺治卷》的出版,更是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中国小说研究垦辟出一方广阔天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清小说》的顺利出版,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多要素齐备之外,无疑与欧阳健的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的努力分不开。作为最有力的主事者之一,欧阳健对《全清小说》的出版从蓝图勾勒到学术定位、未来谋划都是极有代表意义的:“《全清小说》所要编纂的,正是有清一代‘子部小说’的总集……这一运作的最大特点,不是以目录学为出发点,而是以作品的客观存在为出发点。本书与《全唐五代小说》《全宋文》《全明诗》编纂的最大不同,是经过鉴定、筛选、编次的清代‘古体小说’总集,体现了新的学术成就,是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工程。”

《全清小说》的整理、编纂与出版,只是让我们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本依托,可以因此去了解和研究中国文言小说的壮阔江山。那么,具体深入地探索和把握这一部分江山胜迹的兴起与生长,她的发迹变泰的过程,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贡献、对中国本土小说学的构建、对当下中国小说的形塑与参与,无疑还端赖于此后更多基于这一套《全清小说》开展起来的研究、讨论与探索。而作为小说大国与古国,小说创作、小说理论与小说研究学术史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学术生长点,值得人们期待和企盼。

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403/30/content_353927.html

注:作者系我校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