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深耕细作 擦亮服务基础教育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1095

深耕细作 擦亮服务基础教育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11-15   03版)

 

20191117日,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正式揭牌成立。

坐落在著名侨乡福建省福州市福清高山的德旺中学,是一所由汽车玻璃大王、著名慈善家曹德旺先生捐资兴建的公办农村完全中学。2015年,福清市政府部门、曹德旺先生创办的河仁慈善基金会、福建师范大学开始三方合作办学,德旺中学成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经过5年努力,学校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跻身福清市中学教育前列阵营,获评福州市高中教学效益进步奖。2018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2019年,获评福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获得福州市高中办学质量文科、理科进步奖。2020年,中考、高考再创佳绩,在福州市第36届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与福州市久负盛名、第一方阵的福州一中、师大附中、福州三中同台介绍发展经验,冲上今年福州市基础教育界“热搜”。

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尝试实施“U(大学)—S(中小学)”协同育人计划,将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探索触角延伸到初中乃至小学。自20181月开始,已经连续5届面向福州市所有中小学校开展“德旺杯”优秀数学人才冬/夏令营活动,至今吸引了超过2.5万名中小学五年级、八年级学生参加营员选拔,已有2300多名优秀学生入营训练。冬/夏令营活动以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喜爱、家长的高度认可、社会的广泛赞誉,逐渐成为福州市乃至福建省备受瞩目的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牌活动。转眼3年,成效初显,2020年福州市选拔参加全国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9名队员中,有8名是“德旺杯”第一届营员。今后,“U(大学)—S(中小学)”协同育人计划视条件允许将把学科领域逐步扩大至数学、物理、化学,辐射地区逐步扩大至福建省所有地市,力争通过该计划,将未来优秀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的希望种子播撒在八闽大地。

…………

这些,是福建师范大学多年来坚持教师教育底色,将服务基础教育作为重要的办学使命,扎根八闽大地,持续深耕细作,发挥高校人才、文化、科研资源优势,辐射、反哺、涵养基础教育,助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改革先行:成立教育学部,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

福建师范大学创始于1907年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是我国建校较早的师范大学、福建高等教育发祥地,也是福建省属高校中仅有的拥有完整基础教育学校的大学,被誉为“福建教育母机”。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基础教育优质师资,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引领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是这所百年老校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响应关于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振兴教师教育、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作出了举全校之力办好教师教育、服务引领福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

2017年,学校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的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下设七大中心,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对外合作四大平台。2018年,在福建省教育部门支持下,学校与河仁慈善基金会按照“公办民助”创新模式,合作组建了“福建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对接服务福建基础教育发展。同年,学校成立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基础教育资源整合与拓展、对接服务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海外基础教育交流合作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2019年,学校服务基础教育工作迈出了更关键的一步——在全校首推学部制改革,以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福建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为基础,柔性整合学校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福建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组建成立教育学部,充分统筹全校教育学科、教师教育、教育服务资源,构建职能更加优化、功能更加集成、体系更加紧凑、运行更加开放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机构,将福建师范大学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大旗,稳稳地扛在肩上。

据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部部长郑家建教授介绍,教育学部成立一年来,积极推动教育学科建设、师范生培养、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础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等模块,从“整合”走向“融合”,搭建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服务基础教育工作体系。横向来说,学部加强了对校内各相关学院师范生培养工作的统筹协调,将校外各类协作单位、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专业发展共同体、对口帮扶学校、合作共建学校等校地、校企资源,都纳入学校基础教育工作。纵向来说,学部加强了对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的联系、支持与指导,促进附属学校进一步树立“大师大”理念,主动融入学校服务基础教育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成为学校“教师教育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学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改革完善了学校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在原有教师分类基础上,增设教师教育类教师系列,其职务评聘实行单列指标、单设条件、单独评审。在此大类下又分设基础教育类(包括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从基础教育一线引进或调入学校从事教师教育、基础教育的教师,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直接入轨被聘为基础教育类高级职务。这一改革举措,打通了学校推动高等教育对接服务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为“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发展壮大注入更多活力。

高端站位:突出学科引领,增强反哺基础教育实力

学校深刻认识到,优质的教师教育必须有强大的学科基础和支撑,要以学科的发展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与水平。长期以来,学校本着“用最好的资源培养师范生”的理念,把教师教育相关学科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全部覆盖与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为全校19个师范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教育学科是福建师范大学传统特色优势学科,是学校发展教师教育的根基所在。几乎所有前身校在创建伊始,就开办了教育学科,原福州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08年开办了教育专业,原福建协和大学1926年开办了教育系,原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1年开办了教育科。上世纪80年代,学校成为全国率先拥有教育学科相关硕士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较早开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单位之一。经过百年传承和发展,教育学科已经成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峰学科”,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稳居前20%(教育学)。建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在学科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学校紧紧围绕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实践研究三大领域,深度参与教育决策顶层设计,服务引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十三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级别教育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1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国家级别2项;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级别2项。20192020年,承担或主要参与了福建省“十三五”教育规划实施评估工作,以及福建省“十四五”教育规划、福建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意见、福州市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等编制工作,在推动教育事业特别是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及时将学科建设的新成果转化为反哺基础教育的有用资源,让学科建设“顶天”又“立地”。早在2000年,学校就获建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首批)。20年来,中心在“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学科带头人余文森教授的带领下,组织学科专家团队,分赴福建各地以及省外多地教育部门、中小学开展教改实验、联合攻关,为地方提供订单式基础教育专业服务,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有影响、可推广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中心在福建大田等地开展的“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曾获时任国家领导人批示总结推广;教改成果“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获得国家级别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为全国师范院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提供了福建经验。

擦亮底色:深耕师范教育,提升基础教育师资水平

“教师教育是福建师范大学最亮的底色,要时刻不忘初心、矢志永远奋斗。作为综合性大学,我们要把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转化为教师教育的优势,把教师教育办得更好。”在福建师范大学王长平校长的心里,办好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培养优秀的师范生从教,是对基础教育事业有力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教学骨干中,60%毕业于福建师大;福建省历届杰出人民教师中,三分之一毕业于福建师大。

在“做优做强”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19个师范专业中,建成了4个国家文科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0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别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体育教育、音乐学、美术学14个师范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目前已有7个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另有5个专业完成专家进校考评工作。

学校持续深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育学部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创新试点工作,推动教师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学校从2015年起承担福建省公费师范男生(小学教育全科)培养工作,2020年起承担“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已经毕业两届学生400名,目前在校学生800名,在进一步优化福建省小学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的同时,为福建省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针对当前幼教师资短缺、学历层次不高的情况,2019年,学校与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引进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的课程、教材和师资,采取“3+1”办学模式,每年招收10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福建师大与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的毕业文凭。

为破解福建高中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科目教师相对缺乏的师资队伍结构性难题,学校于2020年获得批准,开展“历史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化学”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力图从根源上改变当前中学教师培养过程的学科单一性。

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课程(Curriculum)、技训(Training)、竞赛(Competition)、实践(Practice)”一体化的师范生素养与训练体系(简称CTCP),致力于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上手快、素质高、后劲强”的发展型教师,引领示范福建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这一创新实践获得了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为福建省仅有的入选国家级别“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的高校,学校大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自2012年起开展“名师实验班”创新实践,通过“当代名师”培养“未来名师”,构建起“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高校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的长效机制。

教育学部成立后,不断深化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以“阅读·思考·表达”教学理念为突破口,一体构建“读思达”学院、“读思达”培养方案、“读思达”课程体系、“读思达”课堂教学、“读思达”学习计划、“读思达”保障机制,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特色鲜明的一流师范本科人才培养范式,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通过扎实的师范生素质技能培养,学生在全国或福建多个学科和技能竞赛上摘金夺银,获奖等级和数量在全国或福建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近年来,在每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学校以师范生为主力的学生团队获得一等奖数和获奖总数,均居福建高校首位、全国高校前茅,每届均捧回优秀组织奖“校长杯”,每届均有节目受邀在国家媒体播出的颁奖晚会暨闭幕式或开幕式上演出。2019年,学校在福建省教育部门主办的第六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15个参赛学科均获得一等奖,其中10个学科更是包揽一等奖之冠。

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别培训计划承担院校,学校还大力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不断强化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工作。近5年,除了承担江西、甘肃等地区的体育、音乐、学前教育、小学语文等学科的国培任务外,学校还重点承担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幼教和特教教师校长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为全面深化新时代福建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出了应有贡献。

精准对接:推动创新实践,助力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根植八闽,一直致力于更加精准服务、深度参与、示范带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实践。2018年,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福耀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德旺捐资1亿元,专项资助学校成立“福建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成为福建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的又一创新平台。研究院集合福建师大学科、人才优势以及河仁慈善基金会的雄厚实力和广泛影响,用好福建省的支持政策,积极为福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政府、高校、社会力量三方合作的创新模式,有利于以更加灵活开放的机制精准对接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拓展服务面向,提升服务水平。短短两年时间里,研究院聚焦区域基础教育补短板工程,积极延揽中小学一线名师,联合组建学科专家工作团队,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以点带面推进服务基础教育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一是积极开展教育决策咨询服务。受福建省教育部门委托,组织开展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选课‘走班’师资配备专项调研”“福建省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项课题研究,深入全省各地问卷调查、实地访谈、随堂听课,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教育主管部门谋划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

二是凝练服务基础教育成果经验。研究院开展的教改项目,首先在附属福清德旺中学先行先试,再将成果辐射推广到其他附属合作校,以此串联起全省各地的福建师大系列附属实验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联盟”和“实验校共建协作联盟”。研究院确立了“数理先行、语英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此带动其他学科教学改革协同跟进,为此敦聘了中学有关学科课标研制组专家为研究院特聘“首席专家”。目前,针对新高考模式下的中学理工学科教育改革,研究院推行的“初中数理协同提升战略”“初中物理新思维”等项目已在德旺中学落地实施,为德旺中学迅速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常态化开展送教送研送培专项活动。依托研究院各个学科专家团队,整合全省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和力量,协同组建“德旺名师(联合)工作坊”,近5年来,每年组建专家团队分赴全省19个县开展送教、送研、送培工作,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超过1万人次。特别是从2019年起,助力福建教育脱贫攻坚计划,启动实施了“名师联合工作坊走进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系列活动,赢得教育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许。

目前,研究院正在编制《服务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平台、团队等优质资源的统筹能力,着力在校地共建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高质量课堂创建与中小学生能力提升、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高端种子教师”孵化培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实招,谋实效,力争建设成为区域基础教育高端智库和教改创新项目孵化基地。

合作共建:强化协同育人,输出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在办好优质附属学校的基础上,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办学、协同育人,直接助力当地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开辟了福建师大服务基础教育的新路径、新局面。

打造附属学校金字招牌。福建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都是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成绩突出、在省内口碑优秀的“名校”,是学校推动教师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基地、开展合作办学的重要依托,是树立福建师大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学校大力支持附属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其纳入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去谋划推动,致力于创建“五个共同体”,即教育教学的质量共同体、优质教育的资源共同体、社会办学的声誉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发展共同体、荣辱与共的责任共同体,共同打造服务基础教育金字招牌。

打造校地合作示范品牌。近年来,学校与福州、南平、宁德、大田、福州高新区、泉州鲤城区和泉港区等省内多地政府部门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将基础教育服务作为重要合作内容。其中,2019年与福州市政府部门签订了“十四五”《教育领域合作协议》,福州市政府部门分5年财政拨款1亿元,合作范围包括教学研究与学科竞赛、师资队伍培养与培训、基地建设与载体搭建、政策研究与决策服务、校际共建与支援协作、定向服务与互利支持等六大方面,涉及项目超过百项。学校整合了全校在学科、人才、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全面对接服务福州市教育改革发展具体需求。双方建立了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以重点项目为牵引,实施“点对点”精准服务,积极打造基础教育校地合作示范区,辐射引领福建师大校地合作项目全面开花,实现“双赢”。

打造合作办学优质品牌。合作举办基础教育学校或托管薄弱校,是开展校地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品牌注入、管理输出的合作模式,采取派驻核心管理团队、选派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校支教、借助项目推动等方式,为合作校注入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师资骨干,助力合作校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福建师大迈开合作办学步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成绩却十分喜人。除了附属福清德旺中学取得跨越式进步外,其他合作校也捷报频传:平潭附中在创办之初生源较弱的情况下,2020年首届高考有两名学生被北大录取,突破了平潭高考的历史;泉州附中本科上线率较2019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泉港实验中学中考尖子生数位居泉港区之冠,取得以前未有的中考好成绩。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及综合性大学办学的独特优势,积极与福州高级中学、泉州五中、泉州七中、南安一中等近10所中学共建教育协同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师资共享、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大学专业先知和课程体验等方面,与协同学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齐心协力应对新高考综合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在中学师资职后提升教育,促进中学生适应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制度,创新教师教育、师范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多途径助力和推动福建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银表示,福建师大建校113年、兴办师范教育113载,致力于服务基础教育是其始终不渝的办学追求。展望“十四五”,学校将坚持高起点谋划、高站位统筹、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落实,把教师教育特色发展好,把综合性优势发挥好,在培养优秀师资、提供优质师资培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传播先进教育思想和推动教育政策实施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服务基础教育新篇章。

 

http://paper.jyb.cn/wap/html/2020-11/15/content_58679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