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福建师大附中一线教师评析福建高考全国卷

发布时间:2017-06-12浏览次数:1627

高考圆满结束 预计25日放榜

福建师大附中一线教师评析福建高考全国卷

(来源: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  2017-06-09 )

高考试卷评析现场直播昨晚在福州新闻网演播厅进行。记者郑帅 摄

  福州新闻网6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许含宇谢薇林欢欢蒋雅琛林洛羽吴隽实习生沈鑫张安)2017年福建高考结束,成绩预计在25日左右揭晓,待高招切线划定后将安排考生上网填报志愿。今年,全国卷有何特点?命题有哪些动向?为来年的考试提供了哪些借鉴?昨晚,本报邀请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一线名师对高考全国卷进行评析,考生、家长可登录福州新闻网www.fznews.com.cn/)、福州日报“掌上福州”客户端收看各学科名师点评试卷的相关视频。

谢亚丽

语文:传承与创新同在能力与素养并存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语文集备组长、高级教师谢亚丽

  语文是今年高考中变化比较大的学科,总体而言试卷难度适中,出题巧妙,要想精准答题不容易。

  试卷中阅读量整体加大了,因此在试题难度上、分配上有所权衡,诗歌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题的难度有所下降;论述类、文言文与以往持平;而为了突出学科素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难度相对较大,该文本属于非典型小说,淡化情节,更像是一个场面描写,这就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从试卷的整体构成上来看,首先,在试卷模式上,文学类、实用类由选考变必考,题量由18道增至22道。其次,考试题型上,古代诗歌阅读由原来的2道主观题变为1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文学类文本改为1道客观题、2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改为2道客观题和1道主观题。再次,在命题材料上,实用类文本由原先的人物传记改为非连续性的新闻,语用的第19题由原来考查关联词改为“语言表达得体”。最后,在试题的分值上,文学类、实用类由原先选考的25分变为文学类14分、实用类12分,背诵默写由6分降为5分。

  试卷命题材料既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注时代现实,既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又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传承与创新同在,能力与素养并存”的特点,而且不乏亮点和创意。如21题,题目要求说明推断中存在的问题,题型新颖,从思维层面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和表达能力。22题作文,一改往年有具体事件或具体情境的材料,采用从多个关键词中挑选二三个作文,且带有具体的写作任务,这种材料具有很强的防套性;而且这些关键词包含了当下很多的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是一道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的佳题。

周裕燕

  数学:总体稳定适度创新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理科数学集备组长、一级教师周裕燕

  福建师大附中高三文科数学集备组长、一级教师黄喜滨

  今年理科数学全国课标I卷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和创新意识。试卷的题型、题序、解答题的结构以及整体难度都与去年接近,学生比较适应。试卷梯度明显,有很好的区分度。

  在应用能力的考查上,试题背景新颖,贴近生活。比如第12题,是一道考查数列知识的应用题。近几年高考均未涉及该考点,此题通过新颖的情境考查数列,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体现了创新性。第 19题则以实际中概率与统计问题为背景,突出考查考生运用数据处理问题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阅读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阅读量和计算都比较大。  

  同时,试卷在形式和内容上适度创新。例如第16题,动态立体几何的问题,需要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得出底面边长和高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体积与底面边长的函数关系求解最值,这道题从立体几何的角度来命题,有较大创新,可以很好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黄喜滨

  今年文科数学的试题难度相比于去年有所下降,考试总体风格是关注数学核心素养,突出数学本质,内容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从试卷整体来看,除了第19题和21题,其余题目几乎考查的都是平常常练的题型,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

  今年的卷子中出现了一些较有特点的题目,看上去简单,实则“机关重重”,需要考生更加注重细节。

18题中,考生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先由对边平行且相等推出平行四边形,再求出面积,并且最后要求的是侧面积,不是表面积。若没读懂隐含条件,很可能会失分。总的来说,全国卷不回避对重点内容的考查,因此今后考生还应夯实基础,避免出现缺漏,并适当拓展,如极限、复合函数求导等。在研究历年全国卷时,不仅要纵向研究,还要横向研究,如19题的相关系数在去年Ⅲ卷的考查中也体现过。此外,在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刘珍燕

  英语:平稳求新弘扬文化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英语集备组长、一级教师刘珍燕

  今年的英语试卷维持了全国卷一贯的稳定性,以中档题为主,难易度适中,且语言平易,区分度良好。试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语篇选材丰富,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科技应用等时代性鲜明的话题。

  今年的听力题整体不难,语速适中,话题也较为常见。但语段对话来回较多,给学生准确捕捉具体信息制造了一定的难度。相较去年,今年的完形填空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把握文章大意,选项区分度大,便于考生排除干扰项。

  阅读理解中的科普类文章较难,提到如何利用太阳能便携式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不仅体现了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涉及到一些零部件的名词和科学原理,为学生理解语篇制造了一定难度。词汇也给答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阅读理解第31题“portable”,完形填空第56题“register for”与第57题“prohibit”等。因此,明年备考的考生要注意过好词汇关,增加词汇量,掌握词汇的多种用法。

  “七选五”也是今年考题中的难点,平时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的体裁,今年变为记叙类的文章,学生在做题时需要关注语篇的总体结构,抓住“since then”“after the trip”和“this time”等重点词汇,理解和利用事物发展变化关系来解题。

今年考题中的最大亮点是鲜明的文化导向。阅读C篇介绍了美国爵士乐文化,体现了“across culture”(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写作部分也围绕外国朋友学中文唐诗这样的情景来命题,突出了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陈炜烜

物理:平稳过渡考查能力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物理集备组长、高级教师陈炜烜

  今年全国卷物理试题对《考试大纲》修订部分力求平稳过渡,如对第3~5题的考查为两道较基础的选择题,第25题也可用到动量的观点来解题。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素养,“物理味”比较浓,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注重知识点的覆盖,但往年的高频考点如万有引力和交变电流等未涉及。试题注重能力考查,特别是数学计算能力,计算量大。

  选择题紧密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科技热点,如火箭点火升空、发球机、扫描隧道显微镜,但建模简单,学生易上手,整体看来都是常见题型的考察,甚至很多题目都能看到往年成题的“影子”,给我们强烈的“亲切感”。

  实验题从基本数据处理方法入手,考查中学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考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对实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计算题方面,力学题目包含了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等知识点的考查,计算量较大,全面考查经典力学体系的知识。最后一题考查了力电综合,第一小题问题的设置较为基础,考生能很快入题,第二小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选做题两题难度总体相当。第33题的计算题有3个小题并且涉及双对象,有一定难度。而第34题第1小题考查的是相位和振幅均不同的干涉,又涉及三维空间,计算题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的几何知识,计算较复杂,也有一定难度。

刘添寿

  化学:立足基础力求创新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一级教师刘添寿

  今年化学试题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综合度明显比去年加大,信息量增多,命题与化学教学中一直提倡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联系比较紧密。与去年相比,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难度明显增大,考试内容主要围绕高中主干知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理念。

  今年考试的题型和分值上跟往年基本保持不变。与往年的 3道选考题相比,少了1“化学与技术”,但是我省选择“化学与技术”的考生比较少,所以这对我省的考生没有太大的影响。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基本不变,主要是经典题型,考查主要内容有化学与生活、实验基础、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等。

  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本次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整合信息能力。例如,在选择题第8题,题目以文言文的形式考查学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解决问题,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11题以文字描述的方式介绍电化学知识,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模型解释规律及本质。

总体而言,从本次化学高考的趋势看,今年的考试回归到了2015年之前的考法,难度有所增加,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未来备考的考生而言,首先要在全面系统地扎实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的同时,重视基本实验能力,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陈蓉

  生物:强调理性思维倡导学科素养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一级教师、福州市骨干教师陈蓉

  今年的试卷总体难度与往年持平,试卷分值与考查模块变动不大,但明显加大了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力度,特别体现在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两个模块,大刀阔斧地将高考改革的成果呈现了出来。

  今年考题的一大亮点出现在第29题。自2005年高考后,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半开放式的考题。题目要求学生用较大的篇幅来阐述实验思路,这也在教师当中引起了热议。题目源于课本中重点实验,却不能用套题的方式来解答,用时髦的话来说,“套题你就输了”。题目中涉及到的RNADNA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物质,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能否正确答题,则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思路的设计中。

  环境保护及其带来的相关社会责任一直都是社会热点,这在今年的考题中也有所体现。如选择题第5题,就要求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像这样依附科技力量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考题所占比重还不小,几乎占了试题的“半壁江山”,也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试要求。

总的来说,今年的考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不再是单纯从技术层面去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上升到能力层面,去理性解释和判断,并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肖晓云

政治:稳中有变时政性强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组长、高三政治集备组长肖晓云

  今年全国卷政治试题查考的题型比较常见、基础,没有批驳型、辩论型、推导题、关系论证题等题型,总体上思维难度不是非常大。

  从形式上看,试题稳中有变。变化比较明显的是,选择题少了去年的推导题与漫画题。选择题15~16题采取连题形式分别考查必修二与必修一知识。文字题方面,由以往的3839两大题变成383940三大题,实际出现了7个小问题。另一方面,与去年相同的是,今年保留供求曲线题,再次考查价格变动对互补品需求的影响,经济学计算题没有出现。今年试题各模块分值比例与去年一致,文字开放题依然是建议类,占4分。

  从内容上看,试题素材时政性增强,不回避今年的重大热点、社会话题,如第38题供给侧改革,第40题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热点,如15~16题精准扶贫,第20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节能减排;正视社会个别不良现象、负面消息,在命题、答题时进行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感。

建议高二学生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把握主干知识。第二轮复习要确立中心词,以专题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要对核心概念、原理要适当进行深度拓展。此外,建议关注时政热点,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国际国内大事,学以致用。

  

黄明亮

   历史:聚焦核心素养注重中外关联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历史集备组长、高级教师黄明亮

  今年试卷的结构基本稳定,在分值比例上,中国史内容考查占大头,从模块角度看,经济史比例偏重。从时空角度看,对近代史的考查较为突出。

  此次历史试题考查方式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注重中外关联。如31题中,通过对1990年提交中央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世界经济体制优化趋势”报告主旨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牢固的时空观念。如27题,通过明朝前后期,官员对玉制器皿的使用变化,反映出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冲击,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第二,注重史鉴功能,关注社会现实。试题以间接的方式涉及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如41题,通过考查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和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比较,回应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的趋势。如42题,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利玛窦到中国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等信息的提取,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相关阐述,侧面考查了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理解。

  第三,体现国家意志,保证公平公正。在考试的具体内容上,以教材知识为基础,通过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努力做到不因地区、城乡差别和教材版本不同而造成答题困扰和难易之别,保证公平性和公正性。42 题则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开放型试题。本题要求学生从14世纪~17世纪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这有利于提升考生综合概括能力,能全面考查学生素质与能力,凸显开放性和探究性,是全国卷历史试题改革的一面旗帜。

杨如树

  地理:创情境考能力重素养

  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高三地理集备组长、福州市骨干教师杨如树

  地理试题形式多样,体现素养导向,试题基于生活与时政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新知识,激发学生结合区域特征、运用地理原理进行知识迁移来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推断和表达,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凸显学科的核心素养。

  与去年全国卷相比,试题总体难度稳中略升,有一定的区分度,没有偏题、怪题。其中选择题侧重自然地理知识的考查;37题风格有所变化,由区域背景转变为高度概括的曲线图,设问也比去年多了1小题。

  从试题形式看,注重创设生活热点情境,如公路绿化带景观、企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等,彰显家国情怀,体现立德树人;注重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如36题,以剑麻为中心,结合区位因素,从农业到工业,实现区域效益的综合提升,体现综合思维;37题从地理科考队调查结果由果溯因,进行探究性分析,凸显实践能力;选考题以村民生活与村落环境的优化结合,促进人地协调发展,此外环境保护题目也能体现。

此外,今年的试题也有适度创新,如37题以高度概括的曲线图,侧重小空间尺度的差异分析,始终围绕植物多样性来展示地理事物不断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特点及成因分析,试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较强,也体现全国卷“小切口、大纵深”的命题特点,此类题目,学生无法用现成的模板加以套用分析,能真正考出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

  

点评直播网址如下:

http://news.fznews.com.cn/zt/2017/z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