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用成功报效祖国 用真情谱写赞歌 ——记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谢树森教授
发布时间:2018-02-18 浏览次数: 92


他出生异国、求学他乡,却毅然选择回到故土报效祖国。他惜时如金,精益求精。他至善至朴,诲人不倦。他带着执着的追求、辛勤的汗水和闪着荣誉的光辉,一路走来,一生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评委会给福建师范大学首届道德模范谢树森的致敬词

  

谢树森,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院长,现任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他奉行“无为不入室,有情始做人”的人生格言和行为准则,五十余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带着执着的追求,辛勤的汗水和闪着光辉的荣誉坚持在教书育人和科研的第一线。五十年来,他对科学的热忱不曾改变,对菁菁学子的真诚不曾改变,岁月带不走的是他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他对育人事业朴实执着的坚持。

悠悠闽江水拳拳爱国心

        谢树森教授出身在新加坡的一个华侨家庭,他的祖父在上个世纪曾是新加坡福建同乡会常务副会长,家道殷实。少年时期父亲病逝后,他随母亲留在福州生活。数年后,他的祖父回乡要把他带回星洲,但是,他们母子毅然放弃了新加坡国籍,只为做纯粹的中国公民。1962年,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从此定下了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生基调。1974年,谢树森教授从浙大调回到刚刚复校不到一年的福建师范大学任教。他后来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受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客座教授,有许多机会留在美国或是新加坡工作和生活,尽管这些地方有更好的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但谢树森教授还是选择回到祖国,执意留在了福州——他曾祖辈生活的故土。正如谢老师所言:“闽江水养育了我,我已经离不开母亲和福州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家,谢老师的爱国情怀是根深蒂固的,他眷恋着他的祖国,热爱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深爱着他工作的大学,即使在他的工作与才能不被重视的时候,他依然不离不弃,乐观豁达,默默耕耘。

悠悠闽江水,流淌的是他对教育的执着;拳拳爱国心,不变的是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甘为人梯,以校为家。说起谢树森教授和实验室的故事,可能要装几箩筐。他每天早上带着夫人给他备好的午餐到实验室,中午就在实验室用餐,晚上工作到十点左右。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几十年如此!他所在的实验室大楼,周末或节假日晚上还亮着灯的房间,那就是谢教授的办公室。现在他已年逾古稀,并且先后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日服10余种药,但仍是早出晚归,坚持工作,乐此不疲。

作为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和医学光子技术领域的一位开拓者,谢树森教授在光学界享有盛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开展“组织光学”、“光剂量学”和“光活检”等基础和应用的研究,并实时结合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去。他负责主持并撰写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曾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是我国生物光子学与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谢树森教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6项。他带领的学术团队2005年获批我国首个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全国高师院校首个光学工程一级工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和研究型人才构建了平台,夯实了基础。

“无为不入室,有情始做人”。这也是谢树森教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真实写照。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者,才能以教育为乐,为它奉献一生,又甘于清贫、甘于寂寞。

春风化雨五十载教书育人半世纪

        2012年11月9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来自海内外100多名谢老师的弟子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恩师谢树森教授从教50周年。谢先生桃李满天下,能成为他的学生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欲立学者,先立人”,谢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在立教理念、学术道德、个人修为等诸多方面以身作则,用行动诠释着“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真谛。在教学上,谢老师精益求精,力图将复杂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他总是告诫我们: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物理概念和光学理论,其实都是可以用浅显、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谢老师始终能把自己研究领域的深奥理论生动浅显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到该领域的乐趣,思维和实验之精妙、生动,而不入俗套。是故,凡谢老师的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他的学生总是说:“我们爱上谢老师的课,他上课总是充满激情,时常采用流利的英文为我们介绍学科的国际前沿最新研究进展。”“谢老师不愧是一名杰出的教学名师,上他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谢树森教授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布海内外,其中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李晖教授和赖克中教授、以及牛津大学廖廷博士等一批优秀杰出人才。他尽可能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研究生提供好的成才环境。谢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来看待,就算是毕业多年了,已经不在他身边了,他仍然像慈父一样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谢树森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教授的黄梅珍曾说:“每次回到福州,对我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能跟百忙中的导师见上一面。与他促膝交谈,听他介绍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科研项目取得的进展,以及人才团队培养和建设情况,向他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家庭近况,倾听他对我研究工作及计划的建议,为我指点迷津,每次交谈我都受益匪浅,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无为不入室有情始做人

        谢树森教授说:“这五十年来,一直有三种爱支撑着我的作为,包括长期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一是我热爱教育事业,二是我热爱我的学生,三是我爱我的人生生涯。”孜孜不倦这五十年来,谢树森教授做的最多的,还是育人。他培养的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才是他最大的欣慰。

        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李建平教授评价谢树森教授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我看来,谢教授不仅是将才,而且是帅才。他文理兼通,温文尔雅,更具备着高尚的情趣。”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谢树森教授就开始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展医学光子技术的研究,这是一个在国际上刚刚兴起、在我国完全空白的研究方向。他领导研究组从零开始,艰苦创业,高瞻远瞩,率先开拓在我国尚处空白的“组织光学”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方向,为我国生物医学光子学和激光医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视野开阔,团结包容、锐意进取,担任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主席期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职工模范之家,是福建省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

        谢树森教授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力戒在治学、执教方面的浅薄与浮躁,保证让品学兼优、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成为教学主流力量。提倡专家教授上本科生的基础课。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他坚持创新是教学改革灵魂的基本原则,强调创新本身要符合教育规律,教学内容的更新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因“地”制宜,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有利于知识的高效传授。“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的优秀管理者”是对谢树森教授最好的评价,也是对他工作成就的肯定。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篇给了谢树森教授别样的感悟。他说:“教学与科研,就是我心中的敬亭山,永远是相看两不厌的。上好课,带好学生,尽我所学去成就年轻人的事业,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与快乐,其他的快乐没有享受到,又有什么关系呢?”

        谢树森教授在学术上成绩卓越,在育人上桃李满园,而在为人上,更加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展示着一名师者的崇高风范。“无为不入室,有情始做人”,这句话是谢树森教授的座右铭。他一直坚信且坚持的是,一个人不论身处何处,身居何职,都应该按职责要求,有所作为,而除此之外,人活世上,要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做有情有义的人。谢树森教授对“无为不入室”的践行,是他不懈工作的动力,是他卓越成果的源泉;对“有情始做人”的感悟,是他为人为师的准则。在朴素的身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播撒爱和智慧。

福建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汪征鲁教授送了几幅对联给他,其一便是“春华秋实嘉惠后学,闲云野鹤无欲人间”。在治学和育人上,谢树森教授用不懈的努力践行着他的理想,在修身和为人上,谢树森教授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科学家的魅力和风采,更让我们看见,智慧和信仰,在他的身上闪耀着光芒。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林策)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