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爱心洒满助残路 ——记体育科学学院吴爱英同学
发布时间:2018-02-16 浏览次数: 88

青春火,炫彩成花,助残扶弱;英才园,桃李诗话,一路芬芳。志愿服务,传递温暖笑容;矢志奉献,成就美丽人生。她用纯洁的心灵,奏响青春向善的乐章,用爱洒满助残路。

——评委会给福建师范大学首届道德模范吴爱英的致敬词

  

来自福建师大体育科学学院2011级的吴爱英,入学三年来,积极投身爱心助残服务达200余次,服务时长达500多小时,曾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东亚区特奥大学计划融合活动优秀志愿者”、“福建省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优秀志愿者”等称号,在残疾人朋友心目中,吴爱英就是他们的“小老师”、“干女儿”、“好朋友”。

“常怀感恩之心,人才会快乐”

当被问及“你为何会从事助残服务,并长期坚持不懈”,吴爱英总是淡淡一笑:“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快乐”。

吴爱英同学来自于福州闽侯的一个小村庄,虽然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但这并没有磨灭她的自信心和对梦想的执着,她试图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吴爱英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同学属于残障人士,不方便行走。但面对既不是好朋友也不是同班同学的她,吴爱英说:“当我看到她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要去帮助她,不然觉得自己会过意不去”。从此每天下课后吴爱英都会和班上的另一个女生去帮助这位残障女生,一个人拿辅具,一个人背她到食堂吃饭。每当吴爱英背她到食堂时,她会甜甜地说一句:“姐姐,谢谢你!”吴爱英满足地说道:“当时虽然很累,但是听到她这就话就很开心。”一颗善良的种子就这样在吴爱英幼小的心中种下,在真情的雨露下,慢慢发芽。

“从小到大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对我很关心,他们知道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后,在生活费上和学业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吴爱英感恩地说道。在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吴爱英顺利考上大学,这让她的父母感到高兴与欣慰,但女儿大学的学费与生活开支也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陷入忧愁。进入大学后,吴爱英成功申请进入了福建师大贫困学生库,获得了一定金额的困难补助。她说:“每每收到补助金的时候,我总在想,在接受这份沉甸甸的爱的同时,我要拿什么出来奉献呢?”

正是怀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吴爱英在大一时就加入了体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Bridge助残服务队,认真学习各项助残专业技能,不管任务多累,她总是积极完成。大一一学年,她的志愿服务时长就达到200多小时,并获得“体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月之星”、“福建省助残服务优秀志愿者标兵”等荣誉称号。吴爱英说:“妈妈总是告诉我,只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帮助别人就尽量去帮,帮助别人也可以让自己快乐,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吴爱英在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的同时,内心也收获了一份快乐和满足。

用真心与热情架起“心桥”

吴爱英说:“Bridge又名心桥,喻指通往残疾人心灵的桥。”她加入这个团队,就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残疾朋友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渐渐地与人交流,而不是因为身体的缺陷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吴爱英回忆起第一次参与Bridge的助残活动,出发前的一个晚上,师姐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教了她们一套轮椅健身操。“当时还有点小兴奋,因为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吴爱英笑着说,但是第二天真正去教的时候,她发现其实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才大一的吴爱英还没有学会教授这个特殊人群的适当速度,当残疾人朋友说她教得太快了的时候,吴爱英的脸瞬间就红了。然而残疾人朋友安慰她说:“没事的,反正你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我们学得比较慢,你慢慢教,但是我们会认真学。”残疾人朋友温暖的话语,让吴爱英有勇气再一次站在台前,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志愿服务最大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当你用真心和热情去奉献时,你也将收获他们的真心与微笑。

在炎热的暑假,大部分的学生都回家避暑时,吴爱英却带领学院其他同学在福建省体育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残社会实践活动,教授残疾人朋友轮椅健身操、轮椅健身术以及轮椅广播体操等。“那时我们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刚好碰上残联有一个大型活动,需要健身操的表演,我们便机缘巧合与残联结缘了。”吴爱英回忆。吴爱英也发挥了她体操专业的特长,配合残联的活动,创编了一套轮椅健身操。吴爱英和她的伙伴们以微笑和关爱,传播友情和爱心,以温暖和无私,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边播洒欢欣和希望。吴爱英同学也因此被评为2013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在谈及爱心助残事迹时,吴爱英总是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其实她们给予我的更多”。在吴爱英帮助过的残疾人朋友中,有一名叫周秀锦的阿姨,在活动开展之初,周阿姨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但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周阿姨渐渐喜欢上这一群善良、有责任心的孩子,并积极参加健身锻炼,还称吴爱英同学为自己的“干女儿”。周阿姨说:“是她们的热情与爱心感染了我,让我走出自己的生活小圈子,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我也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看她们瘦了,都觉得心疼。每次训练结束后我都很舍不得她们离开呢。”“大家每次都觉得话都还没有说完就要走了。”吴爱英边叹气边说道。从残疾人朋友身上,她也学会了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收获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真诚。

“在我心中志愿服务精神就是无私的奉献,并且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要做到我奉献,我快乐,因为只有你快乐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让这件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吴爱英的一个服务理念。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她,在点点滴滴里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不求名声。

团结才是力量

在记者提及吴爱英同学助残服务所获得的荣誉时,她急忙谦逊地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在服务,我做得还很不够”。2013年,吴爱英同学因在助残服务中的优异表现,被推为体育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Bridge助残服务队队长。此后,吴爱英同学在参加助残志愿服务时,又担负起服务队的各项日常工作和大型助残活动的策划、安排,积极宣传助残志愿服务,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爱心助残行列。

当了队长后,吴爱英就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当了队长后,什么都要考虑周到。像人员的组织,调配,这些人员该在什么岗位上,该负责什么工作,都要考虑,即使稍微没有安排好,也会影响整件事情的进程。”吴爱英说道。对于吴爱英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人员招募和安排他们到具体岗位。在招募人员时,必须要了解这位同学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吴爱英解释道:“现在有很多志愿服务就会挂钩到服务时间,出去服务是代表体科院、代表师大的形象,所以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好。”于是吴爱英每次都在众多报名的人中认真挑选出能胜任的人。在培训阶段,要协调每个同学的课余时间也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每个同学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每个人的课余时间都不一致,所以在协调时间方面也是需要她的认真与耐心。最令吴爱英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分配任务时,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去配合,非常积极上心。

“Bridge的团队精神就是是团结,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一捆筷子就不容易折断了。有事情大家都会坐在一起商量对策,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嘛。”吴爱英欣喜地说道。2013年9月28日,Bridge助残服务队在“特奥大学计划融合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得到了“网易”“东南网”等网站的宣传报道。在这次活动中,当时有以志愿的形式要求大家留下来整理会场,令吴爱英感动的是,在活动结束后,30多名的志愿者几乎都留下来了,直到整理好会场才走。对于吴爱英而言,Bridge助残服务队就像她的第二个家。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到要挑起大梁的队长,吴爱英不仅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也变得更加自信。

吴爱英和她的队友们虽然只是茫茫人流中的沧海一粟,但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她们团结成为助残道路中风雨无阻的坚实力量!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杨莹莹)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编: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