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献身教育老而弥坚——记文学院陈钟英老师
发布时间:2018-02-28 浏览次数: 275

六十余载人生无悔,三尺讲台一生坚守,她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教育的含义;用爱和奉献,为我们讲述“教师”二字的分量。木铎钟声,响彻无边,她是师者的标尺,是教育的楷模!

——评委会给福建师范大学首届道德模范陈钟英的致敬词

  

“华南(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就是我的生命,就是我的归宿。”这是陈钟英老师的心灵独白,更是一位教师无私奉献的赞歌。陈钟英老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经度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她,虽然深受糖尿病的困扰,但仍然出任华南女子学院的理事长,担任学院的法人代表,一如既往地为华南女子学院奉献着。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1946年,对于陈钟英老师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夏天,中专毕业的陈钟英老师怀着对教师的崇高敬意,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华南文理学院。从此,陈老师便与“华南”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想起那年放榜时的场景,陈钟英老师感觉一切仍历历在目。当时的她根本不敢自己去看榜单,直到被告知自己榜上有名时,陈老师脑袋里紧绷的那根弦才慢慢松开。那时她就在想,我能够上大学了,能够按我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去行事了。在陈钟英老师眼里,女子应该独立,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而且要在思想上独立,而上大学则是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在华南文理学院度过的四年时光,对于陈钟英老师来说,那是一段最为轻狂的青春岁月,也给她今后的人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她在这里收获成长,收获快乐,收获友情。陈钟英老师说,师生间与同学间如亲情般的温暖是她最难忘怀的事。那时余宝笙老师是她们学校的训导主任,“学校当时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晚自修要点名,临睡前要查铺,但我总有办法溜出去看电影,到点再溜回来”。虽然因此她也被余宝笙老师记过小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和余宝笙老师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还有当时的华南实行“一帮一”的特殊制度:大二的学生要抽签选取要负责照顾的“新生妹妹”,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陈钟英老师始终无法忘记当年元宵节时,和“姐妹”们一起赏灯看月的场景,那时的情谊,延续至今。

陈钟英老师于1950年毕业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文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教育直至今日。“余宝笙老师是我的恩师,我崇拜她,钦佩她,崇拜她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在余宝笙老师的影响下,陈钟英老师同样兢兢业业,将自己最好的学问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后来在余宝笙老师的带领下,陈钟英老师和校友们共同兴办了华南女子学院。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人生几多风雨,在陈钟英老师漫漫人生路上,有过无忧无虑的青年时代,也经历过中年时代的人生磨难,但她从来都是积极乐观的。文革期间,她曾被画得满脸污痕抓去游街。“(我)只把它当成一场‘戏’”,散场后一人直奔教工食堂很开心地大吃了一顿,然后才大摇大摆回宿舍,才去擦脸”。她当时只觉得饿了,且心中有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着——“我要活下去!”“倒行逆施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果然,下放到尤溪的她不到两年就回来了。

在人生事业中,陈钟英老师一直保持着这种乐观的心态。她有着不输男子的飒爽英姿,毫无闺阁的软弱姿态。在困难面前,陈钟英老师丝毫没有被吓倒,即使在跌入谷底的时候,她也不绝望,不放弃。在陈钟英老师的心中有一股坚定的信念,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84年,在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老华南人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女子高校——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成立了。五十多岁的陈钟英老师,不辞辛苦,与海内外的校友们一起踏上了创办新华南的艰苦征程。1983年年底到1987年,陈钟英老师担任福建师大副校长,对办学的一些情况比较了解,当老华南的余宝笙院长提出想要再办一个女子学院时,两人一拍即合,说做就做。“我也比较乐观的来对待,实在是没有考虑到办一所学校是很难的。”陈老师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哪知随后一系列的困难接踵而至,仅经费问题就像座大山让所有老华南人感到十分沉重。而当时已经81岁的余宝笙老师也从未有过办校经验,没有当过家,就这样,在余宝笙老师的带领下,一支带着一腔办学热情的队伍毫无顾忌,勇往直前。

随后陈钟英老师与余宝笙老师辗转香港、美国筹募捐款。“那时候我们办华南时,国内外的老校友合计只有700多人,她们年岁也都大了,许多人靠自己的退休金来养老。”虽然办学经费像一只拦路虎一样挡在前面,但是陈钟英老师和校友们的办学士气依然高涨,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除了校友捐款筹得的一部分经费外,当时的省委书记项南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省政府两次拨给华南40万元,这对华南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建校初期,处境困难,28位老华南校友来为“新生”的华南服务,无论是教书,还是做行政工作,每人每月只有70元的“保姆费”。陈钟英老师说,当时学校还没完全起步,我们在原单位也都有工资,大家只是象征性地拿一点工资。“华南就是我们一手创办的,为它服务,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陈钟英老师对我们解释道。陈钟英老师为华南付出巨大心力,虽然工资并不高,但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一直以来她只想过奉献,却从未想过向华南索取。

在建校过程中,一路洒满艰辛,但是陈钟英老师凭借着热情和执着,抢抓机遇,不断开拓创新,攻克一切难关并培养出一大批接班人和有志之士,一点一滴地将华南女院办出特色,创造了新中国民办教育的奇迹。

敬业奉献大爱无声

陈钟英老师至今未婚,亦没有领养子女,她把自己所有的年华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对于终身未婚,陈钟英老师有自己的考虑,她解释说,其实早在解放之前就已经形成不结婚的观念,而影响她终生不结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受学校的影响,想要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且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自由自在。另外一个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旧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根深蒂固,女子在社会上毫无地位,但她却具有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主,巾帼不让须眉的观念。虽然没有人生伴侣,但陈老师表示一分钟也不觉得孤独、后悔。她笑称:“虽然年纪大了经常生病,但从未感觉到孤独,有弟弟等家人的照顾,我一分钟都不曾孤独。”

在教育事业上,陈老师兢兢业业,而在科学研究上,她也是孜孜不倦地追求。陈钟英老师表示这一生中最让她感到满意的一件事就是搜集林徽因的作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福州才女林徽因开始备受学界关注,但是关于林徽因的研究资料却十分有限。作为林徽因的同乡,陈钟英觉得有必要为这位才貌双全的乡贤做点什么。于是,1983年她便开始了一项寂寞而浩繁的工程——搜集林徽因散落在各种旧报旧刊中的作品。陈钟英老师和同事陈宇依靠系里提供的科研经费,精打细算,省吃节用,从北京、天津、上海,再到昆明、重庆等地,常常在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一呆就是整整一天。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搜集、抄写、整理,终于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林徽因诗文集。为学术界了解、研究林徽因提供了一份珍贵的材料。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得知此事后,惊讶地对陈钟英老师说:“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而每当学界同仁向她致敬时,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下了笨功夫,不值一提。”

2004年12月22日,由于为民办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陈钟英接受了省政府“兴学育才,造福八闽”的表彰,获得“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的殊荣,并且获赠一辆价值十五万元的轿车。这份荣耀实至名归,奖励的轿车也能够带给当时78岁高龄的陈钟英很多生活上的便利,但陈钟英毫不犹豫地无偿捐给了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作为学校的办公用车。这个行为感动了全社会,但陈钟英却平静地说:“华南的校训是‘受当施’,我认为接受馈赠就应当有所付出。”这正是她对教育的理解,一生辛勤耕耘、不计回报,将最美好的年华留给崇高的事业。

木铎钟声,响彻无边。陈钟英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一生都在为教育事业燃烧着、奉献着。她是师者的标尺,是教育的楷模!

(福建师范大学校报记者:陈雯琳陈阳杨丹艳)


通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 邮编:350117